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武进境内长江、太湖沿岸和滆湖周围圩区,地势低洼,水源充沛,人口稠密,曾是血吸虫病、传染性疾病的重疫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武进加强疫情管理,实施免疫接种,大力防治急慢性传染病、血吸虫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控事业不断前行,也为群众健康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病墙”。
免疫规划是筑牢公共卫生的基础。在鸣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取号、询问诊、登记,儿童接种信息自动纳入智能化接种流程。经过预检医生查体后,家长在候诊区根据系统叫号接种。整个过程时间短、程序流畅,完全得益于标准化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鸣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卫医师 任瑞
把今天要打的疫苗、接种批号,提交到接种台上去。这个都是电脑程序自动操作的,不用人工操作。确认接种之后,会把信息提交到留观机上,半小时到点了,家长去刷卡,才能显示留观完成。
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病手段。1984年,当时的武进县开展计划免疫门诊的医院、卫生院扩展到36所,全年投入装备冷链设备7.4万多元,7岁以下儿童常用疫苗接种率在85%以上。1988年,武进实施凭儿童预防接种证入托入学,计免相关疾病发病率均有下降。
2003年,武进中医医院成为武进首家实行计免日门诊医疗单位;2006年,预防接种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2002年,武进儿童计划免疫试点计算机网络管理,2007年实现与省、市联网;2019年,我区实现冷链监测子系统、儿童预防接种服务子系统等“五大”系统全面运行。
武进区疾控中心 副主任 周义红
疫苗从企业生产出来一直到接种到某个孩子的身上,我们既有全程的追溯,也有全程冷链的保证。疫苗针对疾病的控制或者说是部分传染病得到了消除,天花已经消灭了,像新生儿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等,武进也达到了消除的状态。
经历了计划免疫和免疫规划等时期,武进人群免疫屏障已经建立。目前,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城乡覆盖率100%,建立了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数字化门诊、手机APP三位一体的“互联网+预防接种”工作体系;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
家长
我们家小孩现在一岁了,今天来接种百白破,小孩现在挺健康的。流脑、乙肝这些都接种过的。
通过实施免疫规划工作,保护群众免于多种疾病的危害,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武进还是血吸虫病的重流行区,其防治历程经过了调查试点、全面监测等八个阶段。直到1976年,武进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4年达到消灭标准,2016年达到消除标准。
区疾控中心血防科 科长 陆伊丽
我们的前辈那时候都是要带着铺盖带着伙食住到下面的。从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到后来的监测阶段,监测阶段最主要的就是查螺灭螺查病,现在螺情是有反复的,但是感染性钉螺是没有发现的。
历经数十年、几代疾控人的努力,我区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1992年基本消灭疟疾,1995年消灭丝虫病,1996年基本消灭麻风病,1998年达到消除碘缺乏病合格县(市)标准。至今,武进地区已连续17年未发生霍乱疫情。从这些衡量健康水平发展状况的数据中不难看出,一道看不见的健康屏障逐步形成,为“健康武进”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