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新中国走过了70年的辉煌历程,从积弱积贫、百废待举伊始,在艰辛困苦、坎坷挫折中奋进,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特别是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老百姓的日子就像吃着甘蔗爬楼梯—步步高、节节甜,其中最能反映日新月异变迁的,莫过于衣食住行的嬗变,它就像一首纷繁复杂的交响变奏曲,演奏着澎湃激荡的划时代乐章。今天起,本栏目播出《70年巡礼新武进》特别节目,首先关注“飞针走线里的武进时光”。
大洋西岸,世界东方;烟雨江南,鱼米之乡。武进,自唐宋起工商繁盛,文教发达,中外交汇。在传统与现代的漫长相遇过程中,武进纺织伴随着新中国走过了70年历程,从蓝白衬衫到五彩斑斓,从纺织业萌芽到引领行业创新转型,武进不断壮大“衣界”新力量,涌现出了一批变革者、引领者和见证者。
标题一:缝纫的脚步
花东街55号里,朱永华正在用老式缝纫手法修改裤子腰身。打版、制图、拆线、缝补、熨烫,一套动作下来起码花费半小时,但慢工出细活这个道理,朱永华用了30年去证明。
然而,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漫步向前。古老的缝纫技术,正被机械一茬茬收割殆尽。这是巨变的武进,衣服,比任何时候走的更快。
裁缝 朱永华:以前都是一些脚踩的缝纫机,现在都是变成机械化,越来越智能化,都是电动的。现在人的需求越来越高,都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东西也要边做边摸索。
半生闯荡,15年在安徽,43年在武进,朱永华始终忘不了老奶奶纳鞋底时的那双巧手和认真劲儿。在那个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了太多的无奈和美好,而老一辈人总是把苦涩藏在心里,把幸福变成颜色,呈现在衣服上。
从八十年代量体裁衣的“香饽饽”到如今只能缝补修改的“路边摊”,58岁的朱永华经历了裁缝供不应求的鼎盛后又隐于平淡,面对无人愿意传承手艺的窘境,她的心中依然有一丝遗憾。
裁缝 朱永华:心里头也有这种想法,因为不管怎么讲,人家有句古语,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所以我也想叫小孩子(继承),但是现在小孩他们都不想做。
标题二:丝线的传承
丝线是朱永华的武器,守护着自己的一方热土,而在这片热土上,还有一批新芽正在萌发……
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内,大三学生周川玲正忙着制作自己的毕业设计。这是一件男士西装,手绘结构图、确定细节进行裁剪、缝制成衣一系列工作要耗费她四个月的时间。与一般的裁缝不同,这项工作除了要求她有过硬的缝纫技术,还必须自主设计。
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学生 周川玲:比较享受自己把一块面料做成成衣的一个过程,想成为制版师,从手绘制版到电脑软件制版相结合的一个工种,还是要好好学习电脑软件的制版,因为它比手绘要省事很多。
对于常纺的学生来说,服装画技法、色彩搭配、制版、裁剪和缝纫都是必备的技能。从画到衣,从衣到心,新时代的能工巧匠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不断创造着新的设计。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学院院长 陶丽珍:其实学校的办学也是一直立足于产教融合,学校的办学应该是一种开放式的办学,因为我们校内的师资,不仅仅局限于我们校内的专科老师,我们是邀请企业的专家、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来担任我们的兼职教授,我们也聘请了省市的产业教授来我们的课堂进行教育,学生也走进企业,进入他们的工作室,进入他们的实验室,来体验真实的生产过程。
时代的浪潮冲刷着祖先的智慧,古老的手艺不断褪色,但在代代传承中,它又被抹上新的色彩。
标题三:织造的力量
织女何如天下寒?成衣百代愿民安。70年来,武进纺织业经历了从弱到强,以新光纺织为例,企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潮,从乡镇企业转制,一步步走向现代企业;设备从有梳织机到剑杆织机,再到喷气织机,到智能化车间;掌门人王阿根也从维修员到乡镇企业家,再到纺织商会会长、人大代表……可以说,新光纺织见证、参与了武进乃至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1993—1994年,全国纺织行业步入低谷,各地纺织厂倒闭司空见惯。在此之前,新光一向有外贸配额计划,可以说“等米下锅”就行。然而,随着国有企业计划经济模式的打破,突然的改革让新光人措手不及,外贸配额不再有了,面对未知的市场,是等,还是争?
江苏新光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阿根:把产品的结构全部进行调整,把以前的有梳织机,改为喷气织机。在纺纱厂里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湖塘,王阿根是实实在在的新潮流引导者。新光上剑杆,剑杆很快就风靡湖塘;新光上喷气织机,有资本的也跟着上。为振兴武进纺织经济,王阿根尽可能发挥新光纺织的“龙头效应”:新光纺织接的订单很多,他就把订单发给一些中小企业去做,这样既整合了资源,又扶持一批中小纺织企业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致富道路。近年来,新光每年发外加工的业务量有6000万元之多。如今的新光纺织已成长为年销售额3.8亿元、出口创汇近千万美元、上缴利税1300余万元的纺织业龙头企业,被美国杜邦莱卡确认为“战略合作伙伴”。
江苏新光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阿根:我们做的布料是越来越好,在常州地区我们不管是色织面料、牛仔面料、灯芯绒面料,还有一般的服装面料都是比较好的,武进纺织企业大多数都是供给世界名牌产品做的服装面料。
在国家坚持“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鼓励下,武进纺织业经济实力迅速增强。随着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推进,武进纺织经济发展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今年以来,全区176家纺织业规上企业累计完成产值99.82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全区规上工业比重为4.4%。裁缝制衣为民,产业纺线强国,武进这座以纺织业发家的江南小镇,70年来筚路蓝缕,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