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武进,在从创业为主的“苏南模式”向创新为主的“新苏南模式”跃升过程中,离不开拥有实干精神的奋斗者。系列报道《致敬奋斗者》,今天带您认识新华昌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生产副经理赵从亮。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画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曲线”,有力支撑了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变革。
在新华昌集装箱智能化工厂涂装生产线上找到赵从亮时,他正在指导现场生产。下午3点的生产车间闷热、不通风,走完一条生产线往往需要一个多小时,而这已经是赵从亮今天第5次进车间查看工序、生产进度。
2011年,新华昌年产8万个集装箱,因为生产中需要大量油漆,随之带来了大量有机废气的排放。经测算,企业1年有机废气排放量约为1500吨。如何将污染源变成生产原料?赵从亮打起了算盘,他与环保公司专家合作,开发了集装箱喷漆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回收溶剂的调配配方及使用方法》。
新华昌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生产副经理 赵从亮:怎么做,如何适应集装箱,如何适应生产线,这是课题。做好之后,产生了大量的废液,怎么去处理,怎么去循环使用。挥发度、溶解度参数,要从这些方面着手,一步步把数据找出来。
据统计,回收溶剂年使用量超700吨,如果将所回收溶剂全部用于涂装生产,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公司增效500多万元。废气末端治理很成功,但源头治理也很重要。2016年,赵从亮开始琢磨水性漆涂装线,用半年多时间确定了方案,比行业要求还超前半年,生产线真正从源头解决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问题,也成为当时全国最先进的绿色生产线。
去年6月,赵从亮又将目光聚焦生产自动化,用3个月时间设计了11套方案,最后审定,把原生产基地全部夷为平地改成集装箱堆场,新辟的137亩海关堆场用作自动化生产基地。那时起,赵从亮和团队成员每天驻扎工地,盯住设计中的每个细节,解决工程施工中的每个难题。
新华昌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 设备部设备管理员 陈焓笑:进行油漆线排布的时候,我们一直拿不定主要的方案,一天深夜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一个可行性还可以的方案,我们一起钻研了这个方案,其中也有很多问题,赵总也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大概半个月左右,终于把这个方案定下来了。
今年3月底,全新的自动化集装箱生产线正式试生产,52台焊接机器人“上岗”,预处理冷作加工和涂装工段全部采用自动化生产,车间更加环保,作业工人也由原来的700多人减至500多人。从自动化迈向智能化,新华昌在不断进步,赵从亮离“无人车间”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新华昌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生产副经理 赵从亮:实现无人车间是最大的梦想,我们也要向这个方向去发展,现阶段主要是如何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质量管控、所有材料的进出、材料的成本控制,都实现自动化。
【编后】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些年,由赵从亮创新设计并总结的30多项创新成果都付诸应用。从点上治理到源头治理,他的脚步从未停歇,从一名普通青年工人逐渐成长为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的代表,他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工人参与创新创造,努力奋斗不断进取,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