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左边为鱼塘、右边为稻田,鱼塘水灌溉稻田,稻田水净化后养鱼,鱼肥稻飘香。7月13日,区水产站副站长黄桦来到前黄镇大成村的稻鱼生态循环种养技术试验区,打开增氧泵为鱼塘补氧。
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不是简单地把鱼养在稻田,而是利用鱼塘和稻田相邻的地块,鱼塘养鱼、稻田种稻,再利用水泵将养鱼水抽入水稻田。水稻田通过自然吸收、蒸发等方式消化养鱼水,一方面实现养鱼尾水零排放;另一方面,水稻仅需极少量施肥,减少种、养两个环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去年底,我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稻鱼生态循环种养技术项目试验,在大成村50亩的示范基地里,建立稻鱼生态循环种养现代化生产模型,构建鱼和稻共生、互利的生态种养系统。
黄桦介绍,鱼的粪便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一部分溶入水体;此外,鱼投喂饵料后,饵料不能完全被鱼吸收,饵料中的磷、钾等大部分溶入水体,而这些微量元素正是水稻生长所需。
“通过稻鱼生态循环种养技术,建立一个基本不使用外源肥料种植水稻、鱼塘养鱼无养殖废水外排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稻鱼丰收,不仅充分利用水资源,还能提高品质。”黄桦说。
一方面用鱼塘的水和底泥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水体得到净化,鱼塘尾水实现零排放,减少种养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鱼塘水作为天然有机肥,水稻生长吸收水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水稻种植中化肥使用程度大大降低,有利于种植绿色有机水稻。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有机水稻单价每斤可以卖到15元。
听说生态种养的好处后,周边种养户纷纷来取经。黄桦说:“目前,武进的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仍处于试验期,下一步,将通过水质、土壤、成品鱼和水稻营养成分监测、氮磷钾流向对比分析等数据收集和监测,最终形成稻田与鱼塘面积科学配比、稻鱼种养过程中资源互相配合、病虫害防治率逐步提升的生态循环种养系统,并组织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