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如何以开阔视野、更高标准谋划布局下半年,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7月3日—4日,副市长、区委书记李林,区长戴士福率区党政代表团赴苏州相城区、上海金山区和浦东新区学习考察。
代表团进展馆、跑企业、看项目、访村庄,切实感受兄弟城市“惟勇进者胜”的创新实干之风,取他人之长,创武进之新。区领导江建文、顾伟国、叶明华等参加活动。
10平方公里研发社区成科技“策源地”
相城位于苏州市域地理中心,因春秋时期吴国大臣伍子胥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欲筑城于斯”而得名。
今天,这座城市又遇到了与古人相通的战略机缘,打造一个极具国际影响力的苏州市域新中心。
3日上午,代表团首先来到相城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相城区的创新之急、创新之快。
近年来,相城区在研发产业布局上动作频频。作为积极融入长三角发展,推动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位于高铁新城的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快速崛起。
入驻“社区”的智加科技拥有“硅谷血统”,其团队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通过一系列精准操控,让车辆以厘米级精度准确停靠在指定位置;紫光工业云体验中心,融合工业基因和互联网基因,通过工业云技术,精准为企业“画像”。
“这个10平方公里的“社区”,正成为相城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策源地’。”相城区负责人向代表团介绍。目前,这里已引进高科技研发项目500多个、大院大所创新平台28个、高层次研发团队78个,中国计算机学会(CF)业务总部和学术交流中心、央行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等一批“国字号”研发机构入驻。紫光云引擎、京东智谷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相继引进,让这里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场”。
在相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智能驾驶、先进材料“五大未来产业高地”雏形初现,形成了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态势”。
“相城区以创新为经济发展核心引擎,打造研发和创新产业集群的大手笔、大气魄,值得我们学习。”副市长、区委书记李林表示。
美丽村庄的“面子”和“里子”
3日下午,代表团走进上海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只见房屋宽敞舒适,水质清澈见底,村道宽敞整洁,风景如诗如画。
今年以来,村里除了有河长、路长、带长之外,还新增了“桶长”,专职负责垃圾桶分类工作。用村民们的话说:“垃圾分类是新时尚,待泾村做得很‘泾’彩。”
“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李林边走边说,除了美化乡村生活环境外,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让村民更有获得感,也是美丽乡村建设、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
近两年大热的花开海上生态园,是该村着力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7月骄阳似火,600亩的生态园内繁花盛放,百合、向日葵、萱草、绣球花、矢车菊、荷花等开得正艳。溪绕花海、水漾花影,四季有花、一步一景,周末吸引城里人来这里休闲旅游,放松心情。2016年开园以来,生态园已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
2017年,“花开海上”与待泾村达成利益共同体。村里将600亩土地和闲置农房租给园方,这些租金成了村民收入的一部分。此外,生态园将门票收入的10%回馈给村民。园区运营以来,每年解决就业120多人,村民年增收入330万元。
李林认为,待泾村通过适度开发,保留田园风光,展现乡村文化特色,打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品牌与亮点,走出了一条具有上海特点、金山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阳光下的“浦东速度”
4日上午,代表团一行来到我国首个自贸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行政服务中心。
向东远眺,巨轮满载货物驶向全球;向西回望,林立的高楼勾勒出城市美丽的天际线。自2013年成立自贸区以来,这片热土开启了不断探索的征程。
代表团了解到,在这里,“一支口红的旅程”故事曾广泛流传,冗长繁杂的审批流程曾让一支进口口红还未上架就遭遇过时的窘况。如今,“自贸区速度”让人惊喜:备案办结时间从3~6个月缩减到3天;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需提交材料由10多份减少至0;327项区级涉企审批事项全覆盖,实现100%全程网上办理。
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诞生了令人惊艳的“浦东奇迹”。目前,浦东以全市1/5的土地面积、1/4的常住人口,创造了上海1/3的经济总量、40%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0%的金融业增加值和6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打开一扇窗,看见全世界。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方面,代表们见识了苏州和上海勇于创新、敢于改革的大智慧,营造良好环境、打造现代化城市的大手笔。在看到差距的同时,代表们也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机遇。李林指出:“要联系武进实际,真正认清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在先进地区的激流勇进中,找到武进高质量发展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