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牛塘镇严阵以待 应对防汛抗洪“大考”
每年6至10月正值汛期,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台风多发。近几年来汛期的连续大雨更是为牛塘镇防汛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今年,牛塘防汛工作准备好了吗?一起跟随记者去现场看一看。
陈柳敏:我现在是在立新桥上,下面就是流经牛塘境内的孟津河。可以看到,河岸两边筑起了高高的防洪挡墙。这样的防洪挡墙在牛塘超过万米长。由于去年降雨量少,这些防洪工程并未经历真正的考验,今年,它们将迎来首次大考。
站在立新桥上向远处望去,丫河村、塘口村尽收眼底。每年汛期到来时,这两个村总是首当其冲,百姓饱受水患之害。自2016年汛期后,牛塘镇大力建设主要骨干河道防洪应急工程和小农水工程。去年2月,牛塘镇万米防洪挡墙全面建成。
村民:以前发大水的时候水齐到腿上的,今年应该不会了,这里的挡墙很高。
挡得住排得出,是衡量防洪工程的重要重要指标。今年,8678米的排水渠和分布在各村、社区的27座排涝站将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红旗河通往南运河,一到汛期就容易淹水。这不,在红旗河东闸门,两台14寸的临时机泵已经架起,以备不时之需。
牛塘镇河道办主任 丁文敏:比如说眼下的史家村,镇区的张家村、上村下村,都是往这个河里流的。一到汛期排量就很大。以往也是容易受淹的一条河。我们针对这个薄弱环节。增加两台临时的14寸的机泵。
此外,牛塘镇还对防汛物资进行彻底排查梳理,增补了麻袋、毛竹、救生衣、发电机等一批重要防汛物资。同时,以派出所和城管两支队伍为主力,组成镇级防汛抗洪抢险突击队,队员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奔赴抢险一线。
湟里镇举行2019年防汛抢险应急演练
日前,湟里镇在湟里河东环路桥处堤坝上开展抗洪抢险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防汛抢险应急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天气。
随着防汛指挥长一声令下,来自湟里镇机关青年应急分队的116名队员,在镇水利站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密切配合,各司其职,进行了迎水坡防浪防渗土工膜铺设、防洪闸门开启、构筑围井等操作演练。队员们走上堤坝、装沙包、扛沙包、打桩,进一步丰富了抗洪实战经验。
湟里镇人武部部长 汤进才:通过演练,集中展示应急救援队伍统一指挥、协调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快速、高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机关应急队伍,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作为曾经的水患重灾区,湟里镇今年提前部署,积极应对,目前,全镇共储备防汛物资袋类134000只,各类水泵近40台套,软管超400米,并成立了132人的应急分队。在主汛期期间,全镇将加强在建工程的安全管理,强化集镇区防洪工作,科学合理调度水利工程,扎实做好各项防汛排涝工作。
西湖街道长汀浜排涝站投运
今年以来,西湖街道通过泵站建设,进一步提升防汛能力。随着主汛期来临,总投资750万元的长汀浜排涝站正式投运。
上午,西湖街道农村经济管理科副科长黄传华一行来到刚投运的长汀浜排涝站,对设备进行检查调试,确保以最佳状态迎接主汛期。长汀浜排涝站共有两台1.5立方米每秒的水泵,其中一台为双向泵,在长汀浜与大运河之间起到排水引水作用。
西湖街道农村经济管理科副科长 黄传华:排涝能力是三个立方米每秒,灌溉能力是1.5立方米每秒。这个排涝站主要是礼河片区,大概2000亩的受益面积。我们北部片区整个水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行洪排涝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长汀浜排涝站去年8月开始建设,今年6月投用,后期还将进行绿化等扫尾工程。除长汀浜排涝站外,截至目前,西湖街道已新建4座大型排涝站,总排涝能力为80立方米每秒,改造了两座原有排涝站,排涝能力为24立方米每秒。这些排涝站确保西太湖片区水排的出、引的进,全面提升辖区防汛抗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