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有人说“书籍是人类最便宜的奢侈品”。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每个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武进牛塘,有一位80岁的老人,他嗜书如命藏书万册。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去探访这位“书痴”——白清渊。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上午十点,记者来到白清渊家中,80岁的他精神矍铄,正在书房研究字帖。这里没有华丽的装饰,透着一份温馨清雅,不由得让人想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白清渊:我现在家里面有将近两万册书,这是常用的,另外一些资料性的在三楼,整整两个房间都是。
打开书橱,里面摆满了历朝字帖和文学类、哲学类书籍,白清渊拿出了一套封面有些破旧的《三希堂法帖》。别看它其貌不扬,却是白老的心头最爱。1956年,他在一个旧书摊上无意间看到了中国十大名帖之一的《三希堂法帖》,当时便如获至宝,挪不开脚。
白清渊:三希堂他(乾隆)收藏了历代名家的字体,后来他就把这些字给纪晓岚,把所有历代的字,像王羲之的全部刻出来,刻出来以后编成一套书,当时是编了300套用黄色封面装的,300套是给皇子皇孙的,还有300套是给4品以上的大臣的,常州一共拿到10多套。
白清渊的妻子 丁敏:他很喜欢,但是没钱买,当时他的生活费只有6块钱一个月,他不要吃饭吗?不够了呀。他就把衣服卖掉了去买的,那时候(衣服)是花呢的。
从学生时代起,酷爱读书的白清渊就开始藏书。几十年积累下来,家中书籍有近两万册。他的妻子回忆道,十多年前,他们经历了一次搬家,光搬书就搬得够呛。
白清渊的妻子 丁敏:拿了这个房子之后先装修三楼,上面先装修好,那边就把东西(书)搬过来。单单报纸要卖掉的废报纸,拖拉机开了六车。一共搬过来十三车(书)。实实足足打包打了三天,他搬了家下来,生了一场病。
记者问白老师这么多藏书看得完吗?白清渊说,他藏的每一本书都与工作、爱好息息相关,时常会拿来翻看。他以字帖为师,练得一手好字,成为常武地区有名的书法家。对他来说,书籍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
白清渊:藏书的目的就是通过藏书来读书,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且放到工作中间去,因为我是搞教学的,搞书法的,所以这方面对促进我的工作是非常有作用的。还有一个就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那个天下事就是通过读书。当你了解了社会这些事情,你的心胸就开阔了,你看问题就比较客观了。
与白老师相处的半天时间里,我获益良多。一位耄耋老人,仍然每天阅读两小时,一旁的小本子上写满了读书笔记,他在阅读中品味人生的浓度。反思信息爆炸的今天,打开手机,碎片化信息便蜂拥而至,大家渐渐习惯了快餐式阅读,而忘记了如何细嚼慢咽。我们不禁想问,大家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