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事关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作为常州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常州智电汽车产业园的建设载体,武进国家高新区前瞻性布局智电汽车新领域,已集聚汽车研发、智慧交通应用和车联网等新产业。
本月中旬,理想常州制造基地正式对外发布,增程式智能电动车“理想ONE”也正式亮相,这是在理想常州制造基地首款下线的新车型。“理想ONE”搭载领先的增程电动技术,通过40.5千瓦电池组和45L油箱,提供相当于160千瓦的电池容量。这款既能充电也能加油的电动车,总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随着“理想ONE”的正式亮相,理想常州制造基地也进入了试生产阶段。该制造基地是车和家智能汽车改扩建项目,占地735亩,建设厂房25万平方米,采用了大量的先进工艺和设备。
理想常州制造基地总经理 李斌:现在我们的生产线已经建成,目前具备了10万台的产线生产能力,现在正在试生产。
理想常州制造基地落户武进国家高新区,主要是因为这里已形成规模化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可以本地供应,科教城内众多高校又有着很大的人才优势。手握诸多资源优势,理想常州制造基地将致力打造国内新一代新能源智能整车制造企业的标杆。
理想常州制造基地总经理 李斌:我觉得我们在这边零部件环境非常不错。特别是武进这块的营商环境我们觉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把我们的智能电动车放在武进。
如果将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比作一个雁群,重大项目无疑是领头雁,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着区域长远发展。智电汽车产业代表未来汽车工业发展方向,园区要擦亮这张产业名片,迫切需要大项目尤其是龙头型项目的引领支撑。
大项目造就新产业,大项目催生新高地。在理想常州制造基地落户之前,武进国家高新区已经招引了另外一家整车制造企业—北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常州高端产业基地作为武进国家高新区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一期投资15亿元,形成了年产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
常州智电汽车产业园战略规划总监 王翔:我们就希望能够借助这样的龙头企业,进而来带动这个产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完善。
打造智电汽车产业链,既需要龙头项目引领,也离不开一批零部件项目的配套。多年来,武进国家高新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通过一个个龙头项目引领,带来园区产业的链式发展,打造了一个个特色产业高地。目前,园区已集聚包括汽车电机、电池、底盘、动力、车身等完整产业链项目。
常州车之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内,一条不足百米长的生产线十分忙碌。新投产的智能制造系统,涵盖了MES、西门子新一代PLC模块化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视觉识别系统、柔性化生产线等方面技术,工厂自动化率高达80%,模组生产线自动化率达100%。企业生产的动力电池组件,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不仅能进一步完善智电汽车产业链条,更能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常州车之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良军:产能从1860电芯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们可以处理8800万颗电芯,两轮电动车来说我们可以做150万台电动车的电池包。
为顺应全球汽车行业互联化、自动化和电气化的三大趋势,刚投用的博世汽车电子武进工厂二期则主要为中国市场提供汽车自动驾驶和互联领域的电子产品与服务,达产后可形成最大年产电控单元9000万片的生产能力。
博世汽车电子事业部中国区高级生产副总裁 高彦云:我们引进最新一代的产品,在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方面的,以及车互联方面的一些产品,都是最新一代的。我们的产线和产品都是代表着目前博世也好,整个行业也好,比较领先的一些技术方向。
目前,法雷奥西门子电机、博世汽车电子、贝内克汽车内饰材料等一批世界级项目已经在园区开花结果,龙城精锻、博赢模具等一批本地汽车零部件生产民企的发展也势不可当。北汽新能源、理想常州制造基地产生了巨大的磁场效应,一条从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设备、汽车内饰材料到整车制造的完整智电汽车产业链正在武进国家高新区加速形成。
常州博赢精密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贾玉平:现在高新区这边也有北汽、车和家等新能源汽车起来,我们博赢在高新区这边以大型模具为主,对企业的知名度也好,企业后续发展也好,也是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现在一些外资企业进来的话,看到园区里有大型模具企业的话,对园区也好,企业也好,本身也是加分的。
在一批重大项目带动下,园区内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电控等研发生产企业快速发展。然而,相关汽车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智电汽车产业链的建设。而中汽中心常州院项目的落户,破解了这一难题,将为园区乃至周边地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海湖路以南、夏城路以西、常武路以东,一个被认为是武进国家高新区智电汽车产业发展“核引擎”的平台项目正在崛起。这里是中汽研(常州)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目前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预计5月中旬正式运营。
中汽中心常州院将围绕高端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开发等整车核心技术研发方向,建设汽车行人保护研发试验室、新能源动力电池综合研发试验室、整车NVH试验室等八大性能开发试验室,为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提供汽车安全、疲劳耐久等方面的研发验证服务。
中汽研(常州)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李洪亮:一个是聚集效应,到目前为止,有不少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到这里来参观交流,大概已经来了100多家。第二个是对当地企业的一个技术监督。毕竟我们是做技术开发的。为整车零部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他的产品质量提高,有助于他们占领更大的市场。
李洪亮告诉记者,在试运营阶段,中汽中心常州院已经为常州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完成了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开发,帮助该企业转型升级。
中汽研(常州)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李洪亮: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是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常州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动化这块我们有相关的实验设施,为当地的企业像车和家、北汽新能源这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有助于他们在这个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就在上周,全球知名的独立第三方认证机构UL与武进国家高新区签署合作协议,拟在园区建立大电池检测实验室。新项目的签约入驻将进一步完善高新区智电汽车产业链,提升园区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产业集聚度。
UL全球高级副总裁互联科技事业集团总裁 周威方:相信我们在武进这笔投资建这么一个检测中心的话,会给整个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今后的智慧汽车产业提供很大的支持。
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高新区不断注入创新基因。2015年起,园区连续举办智电汽车投资者大会,掀起了智电汽车发展的头脑风暴。2018年的智电汽车沙龙以及今年的须弥山大会,更是吸引了一批国内外智电汽车行业的技术专家,为推进园区产学研合作、资本与技术互通提供了重要平台。
常州智电汽车产业园 战略规划总监 王翔:那今年我们还将和中汽中心合作举办第16届NVH国际控制技术年会。我们也是希望借助像平台以及活动的推广,增加我们产业园的知名度。
从打造产业链到形成生态圈,武进国家高新区一直努力在智电汽车的推广和集聚上做文章。目前,武进国家高新区已聚集智电汽车相关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超50家,产值近80亿元。
作为武进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产业发展是园区的重中之重,也是希望所在。“一人一车”暨机器人、智电汽车是武进国家高新区近年来全力打造的两张产业新名片,目前,武进国家高新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相信随着智电汽车产业集聚效应的逐步显现,武进国家高新区将形成更为完善的智电汽车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