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经开区成立以来,全力推进主要河流生态保护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责任体系,维护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目前,经开区水环境治理的工程短板基本弥补,水环境治理工作全面、立体展开。
前杨污水处理厂位于遥观北部,记者在现场看到,生化池、曝气沉砂池等已经初具雏形,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后续将进一步完善道路、绿化等配套工作。
前杨污水处理厂厂长 徐静:前杨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量是1万吨,目前在调试运行,每天处理量大概在3000吨到4000吨,等二期运营了以后会达到1万吨的(污水处理)量。
前杨污水处理厂总投资9266万元,配套尾水湿地净化工程,污水处理后尾水排放执行一级A类标准,排入湿地和二贤河。
污水处理工程是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2018年,由东方环保公司投资约2.7亿元,对前杨、横山桥、横林三家镇级污水处理厂实施提升改造,并开展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及深度处理的研究,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前杨污水处理厂厂长 徐静:深床滤池等于是一个小的生化系统,对我们后期消除总氮会比较有作用,新改造的三个污水厂都有这个工艺,这个是赛莱默的一个生产滤池的工艺,也是比较先进的。
据悉,这三家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将于7月完工,届时将极大地提升经开区污水处理能力。由于三家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为边改造、边运行,东方环保公司紧盯施工进度,深入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严控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按时保质竣工投用。
东方环保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白士杰:为经开区今后污水的收集、及时处理,增加了处理量,从原有的2.5万吨规模提升到6万吨规模,建成以后基本能够缓解经开区污水处理能力规模不足的短板。
经开区成立以来,不断加快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和污水管网建设,实施老旧污水管网监测与修复工作,解决管网堵塞、串管、溢流等问题,完善管网运维机制。同时,加强控源截污,推行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控制,减少截流系统溢流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经开区农村工作局行业管理科科长 杨博:污水管网沿线所有企业生活污水全部收集进入污水厂,企业的工业污水进入污水管网,今年有大约20公里的建设任务。到2020年年底(经开区有)超过330公里的污水管网,大部分的企业可以接入城镇污水厂污水进行处理。
经开区在狠抓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的同时,也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建设100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这里,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正慢慢铺展开来……
遥观镇的东莲河圩有100多户居民,由于村庄远离城区且排水管网先天条件差,截污纳管不彻底,以往居民部分生活污水直排进村塘或河道。去年8月底,遥观镇投入近100万建设净化槽污水处理设施,集中收集、处理居民生活污水,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
江苏今创嘉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吴科:先进入地下的调节池,用水泵到达生化处理单元,生化处理单元是采用AO加MBR工艺整体设备。活性污泥里面有一些生物菌,它是专门可以处理水中的COD,总氮、总磷,这些污染指标可以处理好。
据了解,这种污水处理设施兼具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维护简单,也无需专人值守,每天可处理25吨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发黑的污水很快就会变成透明、无色、无味的清水,可直排进入就近的河塘。
江苏今创嘉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吴科:(以前生活污水)排放到这个河道里,会引起河河水的富营养化,经过我们设备处理之后,它可以达到一级A类标准,是可以达标排放,可以减少这种河道的富营养化的程度,循环了多少年之后,整体的水会和现在排放的水一样干净。
而在不远处的袁家塘,记者看到,这里采用的是“集装箱式”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每天的生活污水处理量可达100吨,惠及周边1000余户居民。
江苏今创嘉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维部负责人 周凯:根据住户的多少不一样,实际的处理量也不一样,像小型的我们就是地上的一个箱体,大型的就是整体的大型厢式的结构,处理量更大一点。
农村污染点多、面广,如今,依托这种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少村庄的河道干净了,河水也变清了。和目前市面上采用“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同,经开区安装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都是“地上式”的。
经开区农村工作局行业管理科科长 杨博:村庄规划比较快,一个是设备的回收重复利用问题,村庄可能后期的撤并拆迁比较多,地上设备方便回收,方便我们后期的管理运维。处理过程、处理工艺方便监督,出水进水都是一目了然的,大家都可以看得到我们的运行情况。
经开区新一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分为两期开展,2018年投资7000余万元,治理90个自然村,今年计划在10个太湖流域二级保护区自然村实施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到今年底,经开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经开区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186条河道总长433公里。如何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经开区加快重点污染河道整治、实施水系沟通工程,并全面建立了以区、镇、村三级“河长”为主要内容的“河长制”组织体系,既保护好河流“主动脉”,更保护好“毛细血管”,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上午九点,记者跟随丁堰街道农水中心工作人员来到赛马河,这是经开区在2017年新开的河道,长约1.7公里,连通潞丰浜及常丰河。巡河中,工作人员发现赛马河河面有漂浮物,立即联系了保洁员老李,不到十分钟,老李就赶到现场进行了清理。
保洁员 老李:从湿地公园到赛马河,再到潢河,再到梅港河,对岸边上的餐巾纸、方便袋还有树棍子,看到了就要拿掉,每天上午(查看)一次,下午一次。
据了解,经开区范围内,相关职能部门、河长、河道保洁员每天都在不间断巡查,通过微信群、APP等方式及时报告问题、措施,并建立了严格的问责制度。
丁堰街道农水中心副主任 段秋萍:如果发现有问题的话,通知他们(保洁员)及时整改,要发整改照片。
沿着赛马河,来到相连通的常丰河。这条长2.8公里的河道曾因脏乱差被列入经开区黑臭河道整治目录。常丰村党总支书记刘小芳告诉记者,2017年,村委对河道实施了全面整治,实现清水、活水。
丁堰街道常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刘小芳:对企业进行雨污分流,污水全部进入管网,岸坡垃圾、乱砍乱种现象进行整治对河面漂浮物进行打捞,对常丰河全线进行清淤,总共清淤量达到5万多方。
单一治河只治标,水岸联动才治本。作为常丰河的河长,刘小芳每周都要巡河,从河道到河岸,巩固整治成果。如今,常丰河水清了,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岸线景观带也逐步形成。
丁堰街道常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刘小芳:每周最起码2-3次,看看水面上有没有漂浮物,岸坡上有没有垃圾,另外再看看水质的情况,有问题我们上传到APP上。
目前,经开区有262名河长,实行河长对水环境的统一监督、维护和管理,2018年,河长共巡查河道6917次,上报问题606条,已处理完成519条。下阶段,经开区将不断完善“河长制”管理的体制机制,推进生态和水资源综合治理,推动“河长制”由巡河向治河、管河、护河发展,大力促进重点断面水质达标,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
绿水青山新画卷的背后,离不开“把生态治理作为最大民生工程”的理念。从污水处理到黑臭水体治理、从巡河到长效监管,经开区以高标准、高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打好水环境治理的“组合拳”,良好的生态环境,给经开区百姓带来的是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