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2018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相关部门积极支持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在教育管理和人员、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开展学生课后服务。武进中小学课后服务也在2019年春季新学期第二周2月25日正式实施,全区各校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寻求破题之道。本期新观察将带您关注课后服务的武进“解法”。
人力多方合流 积极发动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参与
下午三点半,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全区各中小学校的孩子们都从教室里鱼贯而出。一队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向校门口翘首等待他们的家长;另一队孩子则分别走进不同的教室,参加课后服务。长期以来,中小学校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匹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家庭。如今课后服务的开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长的接送难题和孩子的安全问题,还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家长:比较安全,放在外面晚托班小孩要出来不定心。本来是报到外面的,后来听说学校里有就放到学校了。
家长:我家媳妇没有时间回家很晚,我们又没有文化,教孩子写字不会,老是打电话给孩子妈妈影响工作,就放在了课后服务。
家长:在家写作业不太自觉,还是通过学校的管理方式比家里要更好一些,在学校之后效果确实比家里面好。
课后服务开展仅一个多月,已经获得不少家长点赞。这背后是不少老师的默默付出。下午三点半过后,记者走进戚墅堰实验小学,在很多班级内看到,不少学生仍在座位上阅读课外书籍或完成当天的作业,有老师在一旁照看、指导。该校老师陈娟娟告诉记者,今年春季开学,学校就向老师们发起了课后服务的招募令,全校90名老师全员参与到了课后服务中。在家人的支持下,陈娟娟主动报名参与,承担起照看学生的各项事宜。
戚墅堰实验小学老师 陈娟娟:我们学校是全员参与,所以三周才轮到一次,我觉得这已经对我们老师来说大家都参与,不算什么能够克服。
除了本校老师积极参与外,常州大学附属小学还在常州大学的支持下招募了26名大学生志愿者。下午一放学,来自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大学生蒋宜彬就会来学校教孩子们画画,或者带他们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游戏。
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 蒋宜彬:我觉得这些孩子们都有一种童真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很开心,包括他们送给我的这些东西我就觉得很感动。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共有505名学生报名参加了课后服务。但学校在课后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发现,每周一下午全体老师的例会,总会有一部分老师缺席,影响业务学习与交流。结对校常州大学得知该情况后,开始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在每周一下午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前来参与课后服务。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曾旦: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他们主动找到我们,他们也在关注学生课后服务这个事情,也表达了想一起参加课后服务的意愿。现在有常州大学大学生来从事这项工作,学校也是非常放心的。
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辅导员 席帅:针对不一样的群体,一年级的学生在我们志愿者服务的过程当中可能是更需要有耐心和小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六年级的话更多的在乎他们学业上的问题,很多志愿者有特长可以在这边展示。
“社团+托管” 课后服务“提档升级”
除了普惠性服务,全区不少中小学校在课内素质拓展课程的基础上,还为有特长的学生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既满足家长需求,也能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
雪堰中心小学是武进典型的乡镇学校,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占比较高,放学后家长接学生难题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学校推出“升级版”课后服务。下午4点,雪堰中心小学正式放学。随着大部分学生的离校,教室、兴趣活动室和操场反而热闹了起来。低年级学生认真听着绘本课,中高年级的则做着作业,具有学校特色的书法、绘画、排球等社团活动也开展地如火如荼。
雪堰中心小学教师 秦晓渠:第一个我们在工作阶段里面,应该保证我们学生的安全,第二个我作为一名美术专职老师的话,给他们更多的艺术方面的教学,可以提升他们各方面的素养。
在星河实验小学分校,240多名学生放学后没有离校,他们或是走进课后服务课堂或是来到操场参加体育社团,曲棍球、排球、举重等体育项目火热进行。学校还根据低中高年级,安排同学们在不同时间段参加活动,低年级从下午4点到5点20分,中年级是4点10分到5点30分,高年级是4点30分到5点50分。
星河实验小学分校学生 袁依琳:放学后我来打曲棍球,我热爱曲棍球这个项目。
经过一段实践的探索,不少中小学校课后服务正不断“提档升级”,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单纯性托管,第二种是社团,第三种是先社团后托管。执教人员除了本校老师以外,学校还会聘专业人士,整合教育资源,确保活动效果。
戚墅堰实验小学副校长 蒋敏华:我们放学时间是3:30左右,一直到5:30有两个小时,我们就按时间段。作业40分钟一段,然后活动一段,再加上阅读一段,再做一会儿作业,穿插式的进行课后服务。
戚墅堰实验小学校长 韦艳青:开展了一段时间以后,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孩子们喜欢怎样的形式和内容,我们再做改进。如果孩子有这方面需求,我们再整合,老师配备资源上面再做进一步思考。
多所学校率先试水校内课后服务
根据《武进区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意见》,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期间,可安排学生集中完成作业、参加社团活动、自主阅读交流、专题教育等活动,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帮助。但要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事实上,在学生课后服务全面推开之前,我区已有学校率先一步“试水”。
庙桥小学共有学生1300多名,90%以上都是新市民子女,许多家长忙于生计,不能准时接孩子放学。因而有部分学生要在校内等待很长时间,最晚离校的要接近晚上六点。
如何保证孩子在校内的安全,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从2017年11月起,庙桥小学开始开展课后志愿服务。每到放学时间,学校大门附近的“三闲书屋”内就会热闹起来。七八十名家长无法按时接学送的学生聚集在这里阅读或完成家庭作业,由住校教师志愿者轮流管理。教师戴玲就是青年教师课后志愿服务队一员。
庙桥小学教师 戴玲:看着孩子在天寒地冻的时候,冷风冷雨里等家长真的是于心不忍。我们领导和志愿者教师就组织了课后服务活动,在过程中一二年级更多注重习惯的养成,三四年级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上的拔高,各位老师也会给与学生帮助。
相比庙桥小学,戚墅堰实验小学在类似的课后延时服务上经验更为丰富。学校早在2007年就已开始探索,从流动书屋到四点钟课堂,都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记者从区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全区共有54所小学、32所初中全面实施了课后服务。这项工作的开展,也让不少孩子从校外辅导机构回到了学校。
戚墅堰实验小学学生:参加课后服务不会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跟同学们交流。
戚墅堰实验小学生:因为在校外课后辅导班,老师看的不是很仔细。刚好也没有爸爸妈妈接,所以爸妈就把我放到学校课后服务了,不会的也可以问下老师,老师也会讲解。
庙桥小学校长 兰秀成:课后服务是一个民生工程,要取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据了解,区教育局每周都对不同的学校进行调研,确保各校课后服务有序开展。
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 庄骅:从目前我们的情况来看,基本做到了家长认可,学生满意,学校积极参与。下一阶段我们将深化课后延时服务这项工作,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充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编后】
课后服务这种模式的试行,虽然初衷只是为了解决孩子们的安全和家长们的监管难题,但如果能够形成长期并且科学的做法,必然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应。在课后服务的这条路上,我们找到了“解法”,武进的课后服务正从完成作业、自主阅读,向着体育、美育课程“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