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人的诗句描写出苔藓的意境美,而在美丽的西太湖畔,有一位痴迷苔藓的青年,卖房卖车打造了苔藓微景观工作室,将这种“意境美”浓缩到一个个玻璃缸中。
(一段现场画面)
走进位于凤苑南路的“生草”工作室,一个个放在玻璃缸中的微景观印入眼帘。这些微景观都由苔藓和石头等组成,造型各异、精美别致。工作室的主人叫杨岭,今年34岁,他利用苔藓植物的细腻质感,配合枯木、石头、藤蔓等,打造出400多缸微景观。
“生草”工作室创办者 杨岭:比如看山的时候啊,一片绿对不对,除了石头,就是一片绿。别的你看不到,苔藓就是这样的作用。做这些小景观的时候,苔藓是最好的作物。喜欢这东西就是因为它做起来比较安静。看着它慢慢生长,冒出绿芽,很漂亮,心里很舒服。
杨岭曾经是常州某知名食品企业的西点师,在一次旅游期间迷上了苔藓。2016年底,杨岭不顾家人反对,放弃干了14年的西点师工作,设立了生草微景工作室。
“生草”工作室创办者 杨岭:我私下里把房子就抵押掉了。把能卖的东西卖掉了。包括钓鱼的鱼竿,我以前很多鱼竿,都卖了。没什么好想的,就是做吧,确实是一条不归路了。
没钱请人装修,就自己动手,一点一点把工作室装饰成梦中的模样。如今,杨岭沉浸于苔藓微景观的创作,一块瓦片、一段枯枝,在他的手中似乎都获得了新生。虽然一开始赚不到钱,但杨岭觉得,只要能天天跟这些植物打交道,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