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发扬工匠精神 打造高质量武进
钳工缪玮:20年打磨“毫厘之功”
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是对工作最好的尊重。20年来,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钳工缪玮,严谨、认真地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高标准要求自己,坚决杜绝“差不多”现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走进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机电装备事业部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缪玮正在台虎钳操作台前专注地打磨着机车风管上的接头。
【同期声】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钳工 缪玮:现在这道工序是去毛刺,看看其实很普通,但是对于最后组装是很有影响的,你看这个零件机加工下来,里面会有一些铁屑,你不清干净以后,最后组装进去,你就会把O型圈切坏,切坏之后就会造成泄露,这个零件就报废了。
缪玮从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以后,就进入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普通工人。刚参加工作的几年,他把休息的时间都用来琢磨零件、图纸和工艺改进。钳工讲究的是精细加工,看似普通的一个零件,尺寸大了不行,小了又影响产品质量。而中车戚墅堰公司作为铁路机车车辆及配件制造单位,对关键零件的工艺要求尤为严苛,每个零部件的尺寸误差不能高于0.02毫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个丝。缪玮用了整整20年在打磨自己的“毫厘之功”。如今,他的这双手已经像是一台精密仪器,经手的每个零件都能达到“零误差”。
【同期声】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钳工 缪玮:这个是13号车口样板,像这个的开裆尺寸的精度要求是正负两个丝左右。一般一个头发丝,是六七个丝左右,你一根头发丝的一半不到,所以要通过我们钳工用油石手工,一点点去加工,做一个尺寸,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来去大了就报废了。
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到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缪玮完成了从普通工人到技术人才的蜕变。他所在的机电装备事业部,很大一部分承担的是上海铁路局各个机务段以及副段的改造工作。2018年年底,公司接到了机务段提出的改造烟囱的任务,由于改造需要在春运前完成,时间非常紧迫,技术难度系数高,参与其中的每一位技术员压力都非常大。
【同期声】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机电装备事业部副经理 邱文亮:这块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新技术。非常紧,任务也非常重,我们很多同事曾经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我们经过大家的努力,特别像缪伟这样的业务骨干的带头作用,把这项任务非常圆满的完成了,也得到了上海局,包括各个段的非常高的评价。
中国中车技术标兵、武进区技能状元、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全国技术能手,这些年,缪玮身上的身份多了,光环多了,但他的信念从未动摇,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再接再厉,默默在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同期声】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钳工 缪玮:多学习一些新的技术,跟上时代的发展,还有就是传帮带,随着年纪的增长,技术也应该有一个传承。我们厂里有张忠等一些大工匠,要向他们靠拢,争取做他们一样吧。
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缪玮用一颗精益求精的心,积极践行着“工匠精神”,把每一项日常工作都打造成精品,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精髓。如果人人都能将这样的品质在内心沉淀,有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韧劲,有对工作只管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一定都能像缪玮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