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2018年工作回顾
——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精准脱贫工作扎实推进,就业增收、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不断完善,低收入人口脱贫率达到98.8%。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103项重点工程稳步实施。重大风险得到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有效开展。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预计(下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80亿元,可比价增长6.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5亿元,增长9%;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8%以上。今创集团、小牛电动、新城悦、康利国际控股挂牌上市,全区上市企业突破30家。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780元,增长8.4%。
——重点改革成果显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红利持续释放,精细化综合整治新增农用地1.45万亩(其中耕地1万亩),盘活集体建设用地2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8万亩,走在全国前列;水稻收入保险试点经验被农业农村部全国推广。“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网格化集成管理改革启动实施。
——对外影响力持续增强。连续六年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三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一名。中以常州创新园成为中国和以色列两国政府间创新合作新亮点。苏澳合作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加快编制,中葡平台及合作合资研究工作成效显著。
具体来说,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 稳步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增效年”活动,大力推动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欣盛载带、国科微芯片、晶品LED外延片、星源材质、新科人居智能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完成实际到账外资7.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90亿元;备案境外投资项目37个,协议投资额3.8亿美元。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6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7.5%和7%,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59%。工业经济稳定向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30亿元,工业企业亩均开票销售和亩均税收均增长10%以上;“五新三高两智能”十大产业链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20亿元,绿色建筑产业产值达到730亿元。服务业实现扩容提质,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40亿元。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农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
2. 持续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深入推进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创响中国”系列活动,成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加快打造“创新+资本+开放”的新苏南模式。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石墨烯创新中心获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获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固高数控精密制造创新中心落户武进,智能照明联合实验室、中汽研汽车工程研究院建成投用,净增高新技术企业90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1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43.5件,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91%。
3. 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制定出台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责任落实改革方案和责任追究办法,严肃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率先成立生态环境犯罪侦查大队,探索实施绿色生产标杆企业评定,全面开展“散乱污”专项整治,减少化工、印染、电镀企业数量53.9%。26项治太工程全面完成。21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进一步改善。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建筑装潢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持续提升,管理体系在全省示范领先。
4. 大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完成重大交通设施、村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多规融合更加深入。房地产市场稳定有序,成立资源办统筹城市资源经营管理工作,最大化发挥土地资源效益。城乡精细管理取得突破,推行路长制和流动红黄旗制度,重点区域“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解决。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展开,新增绿色建筑25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180万平方米。农村“三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村务“e阳光”平台实现镇级全覆盖,农村产权交易金额名列全省县(市、区)榜首。
5. 切实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民生类财政支出增长7.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7.1%。新增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8%。各类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常武社保一体化工作有序推进,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实现区域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完成住房公积金扩面5万人,投放公积金贷款24亿元,解决6000户职工家庭购房资金需求。安置房办证工作加力推进,办理安置房不动产权证5300套。慈善救助力度持续加大,发放慈善救助金3800万元,惠及1.2万人次以上;投入光彩资金3552万元,实施共建项目192个。教育卫生资源配置日益均衡。
6. 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政务环境持续优化。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制度,主动接受司法、审计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界意见建议,高效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70件、政协委员提案239件。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精准解读政策,及时传递权威信息,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5万条。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推动武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决胜年”主题,振奋精神、勇争一流,促进产业创新,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城市品质,优化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确保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打造苏南模式转型升级试验区、当好常州明星城建设排头兵,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聚力转型升级,紧紧把握实体经济优势,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攻坚重大项目。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地位,积极开展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发挥基金招商、金融助商的促进作用,寻求与国企、央企、军企及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优质投资公司合作,全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创新型、税源型、富民型、资源节约型大项目。
提振实体经济。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芯片、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开展“千企大走访、服务再加力”活动,切实当好“店小二”,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解决难点问题。
二、加速动能转换,充分激发战略要素活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以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动能。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的价值导向,强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合理配置用能、用地、排污、信贷等要素。
以加强科技创新积蓄动能。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石墨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加快石墨烯材料研究所建设步伐。
以建设平台载体培育动能。常州经开区集聚资源打造3平方公里核心区,全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武进高新区以产城融合增强城市功能,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以完善金融体系激活动能。加快企业股改上市步伐,分类指导企业赴国内各类资本市场或境外挂牌。
三、狠抓建管结合,不断提升区域功能形态,打造形神兼具的品质城市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树立精品理念,加强规划引领,结合城市空间规划修编,搭建武进新发展区域构架,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加强城乡精细管理。坚持文明城市建设和城乡精细管理一体化推进,下大力气提升住宅小区、道路容貌、绿化园林等重点领域管理水平,保持城市文明程度全市第一方阵地位。
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项工程,确保各镇基本达到特色强镇建设预期目标。
四、厚植绿色基因,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力促节能减排。坚持源头预防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持续开展“散乱污”整治,巩固化工企业整治成效,完成印染、电镀企业整治任务,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环境治理。更大力度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大幅上升,PM2.5平均浓度大幅下降。
推进生态保护。更大力度建设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生态红线区域“一区一策”保护与提升方案。
五、立足普惠共享,全面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创造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加大富民增收力度。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化解结构性用工矛盾,精心组织实用性更强的专场招聘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分类帮扶和实名动态管理。
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精心办好“两促三优三提升”为民实事项目,让武进“幸福树”更加枝繁叶茂。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大力促进学前教育优化提升、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高中教育多元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继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优势互补,促进共建共治共享。
六、牢记职责使命,继续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展现勤廉务实的良好形象
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提升服务效能。统筹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强化担当精神。强化目标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全力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加强廉政建设。切实履行“一岗双责”,防范廉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