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三农服务> 内容
目前,时值高温,河蟹池塘水温较高,有机物发酵分解加快,水质易变,池塘溶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河蟹应激反应明显,体质下降,自身免疫能力减弱,病害逐步增多。为此,河蟹养殖管理应着力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注重水草的管理
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容易出现“疯长”现象,从而影响河蟹活动,并且容易造成蟹池缺氧和大面积败草破坏水质。需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可在蟹池内间隔6~8米,整行拔去生长过密的伊乐藻,在池底留3~4米的通风沟,将伊乐藻覆盖面控制在40~50%,为河蟹的自由活动留有一定空间。同时对长出水面的伊乐藻用刀具及时做割梢处理,使草头没入水面30cm以下,防止遇到大的风浪,增加浮力,脱根死亡。同时,每隔10~15天使用氨基酸护草肽全池泼洒一次,促进水草根部生长、茎株矮化、叶片粗壮,防止茎叶腐烂,破坏水质。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需适当移载水葫芦、水花生、雍菜等。
二、加强水质调控
高温季节应将蟹池内有草处水位控制在80厘米以内,以有利于伊乐藻正常生长。无草深槽水位控制在1.5米左右。炎热夏天,水温较高,水质容易变浓,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有条件的池塘每隔5天左右可加注新鲜水一次,然后用EM菌、活化利生素等底质改良剂全池泼洒,充分降解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将池塘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左右,pH值控制在7.0~8.5之间,氨氮控制在0.2mg/L以内,亚硝酸盐、硫化氢控制在0.01mg/L以内,促进菌相、藻相的平衡。池塘中定期添加适量无机磷肥,也可促进有益藻类生长,从而抑制蓝绿藻类的大量暴发或清泥苔的大量产生。
三、确保溶氧充足
充足的氧分不仅可使河蟹保持健康状态,提高生长效率,还可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减少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减少河蟹病害的发生。夏季蟹池容易缺氧,一般每日晚上需及时开启增氧机或微孔管道增氧,或使用粒粒氧,以确保水体溶氧充足。
四、投饲管理
高温季节要适当控制投喂量,一般在平时的70%左右。投饲时严格按照“四定”、“四看”原则,粗精搭配,以粗为主。同时根据蟹池内螺蛳实际数量,在八月上旬进行一次补放,以确保河蟹活体饵料充足。
五、病害防治
高温季节应控制用药次数,重点通过微生物制剂及底质改良剂将池塘水质调控到最佳状态,使蟹池内有害细菌降低到最少,并辅以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温和性杀菌药进行细菌性疾病的预防。针对寄生虫病,可使用0.8ppm60%硫酸锌进行杀灭。同时,还需定期内服维生素C、维生素E、甜菜碱、大蒜素等,一般5~7天为一个过程,以增强河蟹体质,提高其免疫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