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科教文卫> 教育信息> 内容
6月13日下午,武进区协作西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星韵学校开展。围绕“彰显美学精神的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活动主题,王小亚老师和袁丽老师执教了两堂别开生面的古诗教学课。
王小亚老师执教的是《静夜思》,本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真实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王老师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完美的意境。在理解古诗含义时,有一定难度,王老师出示李白故乡图片、明月图片、霜的图片等帮助孩子直观了解体会李白的思乡之情,并通过做一做动作、说一说反义词来理解关键字词。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积累语言、开拓视野、提高兴趣。
袁丽老师执教主题为“不遇之遇”的《游园不值》与《寻隐者不遇》的诗歌比较阅读教学。袁老师立意新颖,整堂课自然流畅,学生静心与文本对话,猜隐士、寻意象。老师通过情景创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隐者形象;教师选择一组与“红杏”的诗句,把具有相同意象、意蕴的诗句加以对比,代替生硬的讲解,以诗解诗,引导学生领悟意象的深层意蕴。学生逐渐看见了“青苔”意象背后隐者的淡泊宁静、远离俗尘,看见了“红杏”意象背后的春意盎然并明了其中国美学中“留白”之美。学生融入诗境之中,仿佛就在寻隐者,虽不遇,亦没有遗憾。
课后,课题组成员和部分语文老师参与了评课研讨,老师们肯定了两节古诗教学课的音韵美、意象美、情感美,执教老师用有效的教学环节带着学生入境、悟境、出境、化境,在诵读感知、联想想象、情感共鸣、一咏三叹中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诗解诗”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扩大学生的积累,还能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彰显美学精神。与彰显美学精神的诗歌教学“不遇而遇”,学生在课堂中遇到了快乐,遇到了品读诗、鉴赏诗、创作诗的自由空间。这样的“彰显美学精神的诗歌教学”打开了大家古诗教学的思路,让与会老师欣赏到了别样的教学风景。
此次古诗教学探讨活动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展示、学习、观摩的平台,也为今后探索古诗教学之路指明了方向,大家将继续寻求彰显美学精神的古诗文教学的理想样式及其相关的变式,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