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科教文卫> 教育信息> 内容
4月15至16日,首届中国基础教育“新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小学语文专场)在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朱慕菊女士、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主编杨九俊、教育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专家王云峰、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桂华、江苏省教育学会研究员陆志平、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任董洪亮、教育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成员杨晓哲、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常仁飞、武进区教育局副局长万琴凤、常州各区小语教研员等专家领导,《语文建设》《教育研究与评论》、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媒体以及来自上海、广东、新疆等全国各地的600多位教师共同参加了本次观摩研讨活动。
开幕式由陆志平先生主持,万琴凤副局长和星实小庄惠芬校长牵手星河娃,在《一起学语文》的诗歌朗诵中拉开了观摩研讨活动序幕。常仁飞副局长、董洪亮主任、杨九俊教授分别向大会致辞,充分肯定在语文学科素养的背景下,开展“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为主题的新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大会为首批基地学校(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1所)、实验学校(常州市武进实验小学、徐州市公园巷小学、苏州市工业园区景城学校、南通市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等13所)授牌。
朱慕菊女士作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深化教与学的改革》的讲座,从核心素养看教与学的改革新思路,以生动的教学案例强调以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同时倡导创新学习空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站在数字技术支持的平台上作全方位的安排。
戴晓娥主任、杨晓哲副研究员分别作了《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统编语文教科书“新教学”设计》《建构新课程新教学新技术全服务支持系统》的报告。专家的权威解读让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实现教育转型发展,就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及问题导向学习模式,在开放、共享、智能化学习资源的支撑下,通过“过程性”教学评价和单元形成性评价,不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的更新,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进而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研讨活动聚焦“大单元、真情境、新技术”的先进理念,展示“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为特色的教学范例,探索统编语文教材的“新教学”前景。基地学校——武进星河实验小学朱玲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过节》,在孩子们手绘的“我的幸福一家”图文分享后,在闻粽、赏粽、品粽、夸粽的真实情境中学朗读,学表达,学写字,感受小小的粽子饱含家人对自己满满的爱;王晓冰老师呈现了《小动物的歌》,引领小朋友们在“动物乐园”的情境中,看动物电影,找动物名字,唱动物儿歌,学习生字,展示朗读。江苏省特级教师高子阳从两堂课谈起,对统编一年级下册教材进行精彩解读。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马建明、兰陵小学校长蒋琳、星实小副校长孟亦萍、星实小课程研发部副主任姜静波分别解读了统编教材学生用书《学习指南》的设计与实践,分享了几组大单元的设计与实践经验。项目组老师们认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必须要提升教师立足大单元的教学设计站位,在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的驱动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语文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迁移运用。
来自常州市兰陵小学的蒋晓茹老师展示了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她的课堂围绕“中国美食”,识字、朗读、书写、口语交际一气呵成,体现了单元整合化、教学板块化、学习活动化和平台交互化。南通市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爱华、苏州市工业园区语文教研员魏斯化、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副校长陆荷芳、徐州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刘春分别进行了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特别是学期末的梳理与探究单元的设计与实践的解读。这些教学设计围绕一个大主题,将一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让语文教学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转变,从碎片化走向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让语文的生活与课堂的学习从割裂走向融通,最终学生在课程发生的影响中达成学习目标,身心沉浸其中,教育也将抵达语文素养发展的佳境。
活动最后,教育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专家王云峰先生做了精彩点评,对此次观摩研讨活动及此项研究的价值作出高度评价。他说,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结合原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生语言学习的滋养来自全部的语言生活,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之一,而不是唯一。教师要学会调适教材,不断创生发展新的课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给学生点事干,让学生在用语言干事的过程中,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设计好积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变得能思能想;把评价的过程嵌进去,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语言的自我调节。
在紧锣密鼓的观摩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新教学”首批基地学校、实验学校的首次交流分享会,与报刊媒体的对话会,与广东东莞中心小学校长老师的座谈会等,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教育理想走到一起,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携手寻找语文教育回家的方向。
“新教学”倡导通过以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凭借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学习支架以及交互式学习平台,通过大任务、大主题实现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为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变革,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