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科教文卫> 教育信息> 内容
3月20日,常州市庄惠芬名校长培养基地第十二次活动暨武进区庄惠芬名校长工作室第二十次活动围绕“课程”这一主题展开。活动在星河实验小学举行,特邀江苏省教科院副研究员王彦明博士引领指导。本次活动分三个板块展开:
“看见课程”:站在专家的肩膀瞭望。小立课程,大作工夫,课程是学校特色发展与文化变革的核心元素。王彦明博士给所有成员做了专题讲座《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他围绕课程开发的流程和课程开发方案编制两个方面详尽细致地讲述,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多个维度深入浅出进行解剖分析;尤其对课程开发中的常见问题和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展开讲解,让大家豁然开朗。
“遇见自己”:借助专家的眼睛审视。学校课程变革需要系统思维,王博士对每个成员前期撰写的课程方案作业(或学校整体课程,或特色课程,或学科课程)逐一点评。成员们先结合刚才的专家讲座,反思自己方案的不足。随后,王博士做深入评价,给出重建的建议。将近两个小时的面对面互动,当堂回答问题和专家拍砖式地引领,给予所有成员一针见血和专业地道的意见。一所学校构建了自己的课程模式,有逻辑地推进课程变革,学校课程发展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格局,学校发展就会呈现不一样的态势
“预见未来”:携手团队的力量耕耘。领衔人庄惠芬校长做智慧引领,她说有逻辑地推进学校课程变革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与深层次的思考,今天的活动给大家的学校课程建构提供了明灯,给每一位成员送来精准而清晰的重构建议。她要求大家一是按下经验的暂停键,上天入地去学习国家层面的理念,去盘点自己的课程基础;二是与问题和平相处,经天纬地梳理方案初稿,剪枝反思双管齐下;三是需要一个思维框架,顶天立地重构课程设计、设计课程路径。领衔人期望成员们基于三个维度做好自己的课程开发,基于价值追求的顶层设计,基于标准落地的中层框架,基于儿童立场的底层实践。最后她部署了下阶段工作,自主修改,同伴互助,导师把关,交出一份美好的课程答卷。
课程,这条教育之道,能引领孩子走向特别构想的美好生活,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循环往复地建构。2018年,庄校带领全体成员围绕“课程”展开学习,阅读书籍、聆听讲座、解读案例、剖析现场、撰写方案;本次活动既是对成员过往一年学习的盘点,更是对未来前行的引路,庄惠芬市区名校长基地和工作室的成员将怀揣导师专家的高见,执着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