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优化教育人才结构,深入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实现教育类人才高质量发展,积极提升教育综合竞争力,不断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根据常州市《关于加快高层次中小学教育人才引进的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武进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决策部署,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发挥教育人才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的作用,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教、人才强校之路,科学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不断开创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人才成长发展规律,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理念先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育人才不断涌现、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强富美高”新武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3年内全区引进30名教育特聘人才,分层次培养教育领军人才10名,教育管理拔尖人才15名,培养江苏省特级教师5名,培养常州市特级、高级、骨干校长分别为6名、8名、10名,培养市、区五级梯队教师180名、200名,同比增加15%。
三、主要措施
1.加大引进力度,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抢占先机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与高校合作,每年提前到知名高校招聘高层次人才,设立绿色通道,针对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取得中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市级以上教育领军人才和教育管理拔尖人才等,创新、拓展人才进入机制,并对来武进从事教育工作的优秀毕业生放宽生源地限制、户籍要求,力求最大化实现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支持民办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吸引更多优秀教师落户武进。做好引进人才的服务保障工作,不断加强人文关怀,营造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的良好环境,并优先提供学习交流、培训提升的机会。
2.创新培训方式,构建精准培训体系
实施培养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名工程”,设立教育人才培训专项资金,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大胆创新、力求实效,进行全员、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定制详实的培训菜单,做到精准培训。拓展研修方式,与知名高校合作举办研修班,进行系统化轮训;在区内外建立结对学校,进行挂职培训;选定知名教育专家,进行跟岗培训;建立特级教师孵化机制,成立特级教师培养班,助推其向特级教师冲刺;加大校本培训的支持力度,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全区共享的校本培训资源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3.促进人才流动,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区管校聘”制度改革,建立动态的编制管理机制,打破教育人才跨校交流的制度壁垒;建立完善的人才交流配套措施,解决好人才流动中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关键问题,保障人才跨校、跨学段流动合理、科学、有序、顺畅;依托教育集团和“城乡结对共进计划”,深入推进教育人才高质量流动,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实现人才流动常态化,继而再扩大流动范围,逐步向全区推广,最终实现“结对校、集团内、全区域”三个层面齐头并进的人才流动模式。
4.完善奖惩机制,实施科学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系统、多元开放的教育人才考核评价体系,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定期对教育人才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工作实绩等进行系统、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表彰奖励、绩效工资发放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研究制定《武进区教育系统绩效工资改革方案》,进一步科学优化分配方案。针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建立“转岗”机制,通过待岗再培训、培训后再次竞聘等方式,激发教师提升师德和师能水平,对培训后考核仍不合格的教师予以解聘,清退出教师队伍。
四、工作保障
1.组织领导。由区教育局牵头,区编办、区人社局、区财政局等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全区教育人才工作的政策把关、经费筹措和统筹协调等工作。区教育局抓好相关工作的实施推进、信息反馈和组织协调,各相关单位要把教育人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推进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2.经费保障。进一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优先保障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经费特别是培训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足额保障,同时加强对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3.管理保障。健全区校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上下贯通的管理体系。把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教育人才工作定期督查制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教育人才工作、全力建设教育人才高地的良好氛围。
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2018年6月22日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党政办公室 2018年6月2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