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部门动态> 内容
5月24日上午,武进区商务局一行六人在局长吴嫔的带队下,前往江阴市商务局调研学习。江阴市实际对外投资额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连续三年超过8亿美元,位列全省第一,并且实际利用外资也是超昆山列全省县市(区)第一,因此,区商务局把江阴市作为“对标先进找差距,学习经验求突破”的第一站。
通过与江阴市商务局的对接交流,我们了解到,江阴市以民营企业“走出去”作为核心动力,促进了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三外”联动格局。
首先,江阴市有15家民营企业在海外成功上市,部分海外上市企业对境内母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形成了一批利用外资大项目,并且这些海外上市企业在江阴也不断增加实体企业的投资,截至目前,回流资金达到6.15亿美元。
其次,江阴市民营企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走出去”在全球构建物流、营销渠道和海外仓。以海澜之家为例,通过在全球各地设立代表处、贸易公司、自主品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树立品牌,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出口爆发性增长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第三,江阴市民营企业通过一系列跨国的投资和并购,迅速提升了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特别是15个海外上市企业在全球投资了26个项目,其中创办于2007年的远景能源,利用海外资源首创了基于智能传感网和云计算的智慧风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该系统已经成为全球领先能源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操作系统,利用该系统,远景目前管理着包括美国最大的新能源公司之一Pattern能源、Orion能源美国大西洋电力公司等在内的2,000万千瓦的全球新能源资产,参与 全球产能合作,成为技术先进型服务贸易的典范。
江阴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华表示,民营企业“走出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地方政府要顺应这个趋势,积极做好促进、引导、规范等服务工作,以良好的服务帮助企业安全、高效地“走出去”。我们认为,正是政府部门的积极服务,才能使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谋划中,推进企业跨国经营之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外,江阴市商务局还就境外设立产业园区进行了交流,江阴市已经有企业在东南亚建立了一个产业园区,陈华副局长认为,江阴的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经验和资源,在境外设立园区是水到渠成,商务局为促进境外园区的开发,为企业量身定做了详尽的方案,首先做好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将建设工程承包给江阴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利用国家的对外工程承包政策贷款融资,园区开发的前期费用实现了零投入,从而解决了园区建设的启动资金问题,实现了加快园区建设的目的,目前该园区已经开始招商引资。
副市长、区委书记史志军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动员部署时提出:在企业培育上,着重研究好“开放+创新+资本”文章,培育更多“标杆企业”,打造更多“小巨人”、“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江阴市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武进的民营企业较多,但近几年企业优势产能“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发展的不多,如何推进我区企业融入全球产业化布局以及“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中去,区商务局将认真学习江阴市的成功做法,主动为企业服务,大力营造企业“走出去”的良好氛围,提供量身定做的企业发展方案,充分利用商务资源,举办海外投资论坛,开展政策研讨活动,帮助企业防范规避风险,培训海外经营人才,助推我区企业的转型升级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