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部门动态> 内容
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推进,“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核心关键词逐渐深入人心。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样子?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地?如何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对接,在核心素养的内容与表现方面,课堂结构与建构方面如何进行实践的转型?如何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这一连串的问题字字珠玑,问出了一线教师的心声。
3月10、11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州市韭田教育共同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转型’观摩研讨会”在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苹果剧场如期举行。
活动由浙江省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带来的《景阳冈》一课的教学揭开序幕。课堂一开始,虞老师营造了愉悦的氛围,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老师”,将快乐学语文的理念轻松植入了孩子们心田。课后,虞大明老师在讲座中通过其幽默生动的语言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同与会老师分享了“语文教学的语用诉求”理念。让在座的都认识到,语用就在我们身边。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孩子搭建一个属于他们的平台。
下午的活动由江苏省特级教师,这次她带来的是四年级的一堂主题阅读课《推开窗儿》。祝老师的课堂教学从生活世界开始,整个教学流程就像一弯淙淙流淌的小溪,缓缓而来。祝老师的课,是一扇可以看到大美风景的窗,从这扇窗里,在场的所有人都得以窥探到“文化语文”的魅力。紧接着的讲座《审美素养,儿童的语文核心素养》更是让在座的老师,从美出发,真正感受到了“文化语文”按照美的规律所塑造的魅力。纵观历史长河,唯有文化是最坚硬的,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像祝禧老师那样,以自己对母语文化的热爱去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母语文化积淀来唤醒学生,以激情的语言、宽厚博大的文化怀抱去感染学生。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更加丰盈,更加不负历史使命。
第二天上午首先进行的是由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岳乃红带来的主题阅读课《外婆,你好吗》。岳老师用她极富感染力的诵读,将学生带进了作者梅子涵的内心,帮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温暖,更是唤醒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爱的觉知能力。课后带来讲座《儿童阅读和为了儿童的阅读》,岳老师更是清晰明确地指出: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自己,找到自己和这个作品之间的联系。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和这个孩子的联系。岳老师对儿童的母语学习的多维阐释,字字掷地有声,发人深思!
最后一个半天的活动热度丝毫不减。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任志刚老师首先带来群文阅读课《我的傻瓜妈妈》。任老师通过“搜寻-比较-链接”这三步骤,配合一贯的幽默风格,横向统整三篇同主题文章,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说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判断。特级教师刘红老师的比较阅读课,通过引导学生“用心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发现相同和不同。”针对《莫泊桑拜师》和《孔子游春》两篇题材有相近部分的文本,帮助学生展开了自主研读。课后,刘老师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内容围绕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实践。对照“核心素养”,刘老师解答了教师心中的困惑;针对“阅读教学”,刘老师又指明了教师实践的方向。正如刘老师所言,每个教师都应致力于真切提升学生阅读关键能力,让阅读为孩子的一生打底!
“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面旗帜,在高举这面旗帜的同时,不断探究、实践,坚持贯彻,相信语文教学一定会揭开新生面,语文教育也会达到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