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城乡环境是最深厚的文明底蕴。近年来,我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百姓不满意的地方仍不少。大气污染、黑臭河道、噪音扰民……这些环境管理中暴露的突出问题,群众感受直接、关注度高,如果解决不好,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就会大打折扣。
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指出,要紧紧抓住环境管理这个薄弱点和突破口,以落实“263”专项行动、建设生态保护引领区和深化城乡精细管理为抓手,系统推进环境管理提标提质,为常州打造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多做贡献。
打响治气治水攻坚战
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重塑新时代江南水乡风采?沉甸甸的问号,摆在武进面前。
全会指出,要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落实严格的大气质量管控措施,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重点管控,加快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持续推进扬尘管控、码头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整治等各项工作,加大国检点周边污染源的整治力度,确保管控到位。切实抓好去产能、清洁能源置换和装配式建筑推广等工作,从源头上扭转大气质量问题,努力让群众享有更多蓝天和清新空气。
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以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高标准开展入太河道全流域整治,科学治理黑臭水体,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升泵站、主支管网等“厂站网”建成投运,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好转、高水平达标。
整治“散乱污”,促进绿色发展
“散乱污”企业不但占有资源、破坏环境,而且扰乱市场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甚至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区委全会指出,必须痛下决心、全面整治。要工业普查、用地普查、环保普查、安全普查、安全资源普查“五查齐上”,全面排查“散乱污”企业,确保到边到底、不留死角。按照“关停取缔为主,改造提升为辅”的原则,统一标准,压实责任,坚持长效,全力推进整治工作,确保彻底整治、不留“尾巴”。通过全面完成整治工作,为优质企业腾出更多发展空间,为广大乡村留下更大“振兴”余地。
在整治“散乱污”的同时,如何推动企业变环保倒逼压力为转型升级动力,探索一条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进的新路径?全会指出,要创新提升环境政策调控水平。借助工业企业效益评价体系,对工业企业开展绿色生产等级评定,充分运用环保税、绿色信贷等调节手段,探索实施差异化政策,在法律政策框架内,让绿色生产等级较高的企业享受更轻的管控限制、更优的政策待遇,促进企业加快提升绿色生产等级。
精准突破城乡精细管理难点
针对老小区、城中村管理问题,我区将进一步明确管理标准,严格考核问责,让制度执行落地见效。针对“两违”问题,将在动态巡查、快速反应、合力处置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全面查违、严格控违、及时治违新体系。
针对责任落实问题,我区将借力网格化集成管理改革和综合执法改革,厘清管理、执法界限,分清部门、属地责任,形成分工明确、条块协同、运行高效的长效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