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武进地处长三角中心,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武进农民自力更生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了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奠定了全国领先的制造业基础。
当前,武进正处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期,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新路,有效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资本、人口的高度依赖,减轻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环境承载的压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而满足武进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转型 突破传统思维瓶颈
“过去十年,我们目睹了新兴企业以传统企业无法想象的速度高速发展,也目睹了周边城市以惊人的魄力率先完成落后产能淘汰和新兴产业置换。”区经信局局长恽益明表示,周边竞争对手个个摩拳擦掌,武进只有突破思维瓶颈、强化高点定位、立足产业特点、加速动能转换、倡导绿色发展,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为打造苏南模式转型升级试验区提供足够的支撑。
为此,全区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江苏省工业和新兴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目录和能耗限额》等产业政策文件,鼓励低端低效产能提前淘汰。2015—2017年期间,累计淘汰200万吨/年炼钢产能、60万吨/年水泥熟料产能,累计淘汰纺织产能700万米、印染产能1500万米+3.1万吨、铸造产能2万吨、化纤产能0.3万吨、铁合金产能4.1万吨。同时,杜绝过剩产能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的实施。
根据省“263”专项行动统一部署,武进又全面推进减化工作和“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2017年,全区已停产化工、印染、电镀企业共计233家,已完成区两年总关停目标任务的88%。
创新 瞄准现代工业智造
武进,是位于长江经济带中心的老牌工业强区。截至2017年底,我区各类市场主体达13.4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1600家,上市企业27家。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齐全的产业门类、丰富的配套资源,吸引着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蓬勃发展。强大制造业基础,决定着武进打造苏南模式转型升级试验区,必须以发展地方工业经济为着力点。
2017年,我区全面启动产业创新发展、城乡精细管理、生态保护引领、教育卫生事业均等化、特色强镇建设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全区9个省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82.31亿元,同比增长17.17%,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1.88%。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轨道交通和智能制造装备等四大主导产业链,分别完成72.36亿元、194.57亿元、224.94亿元和480.45亿元,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同比增幅超过20%。
同年,我区获认定的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7个,占常州50%,市级智能车间44个。
此外,2018年企业大走访数据显示,我区正在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有智能化改造意向的规上企业占全部规上企业的82.48%。
引领 加速点燃“创新之火”
2017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推行的“逆全球化”思潮影响逐步扩大,制造业回流对钢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消耗的拉动导致全球大宗商品走势坚挺,市场对流动性的需求处于近年来的高峰。对于武进而言,意味着单纯依靠招引大项目、投资大项目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加速转型升级,转换发展动能,实现内生增长,打造智造强区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的主题。
制造业是武进强大的根基,依靠着数以万计的制造企业,我区在过去的快速发展中抢得了先机。随着“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出台,在上一轮经济发展中积累了制造产业优势“家底”的武进,只有顺应发展趋势,加力夯实基础工业,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深度推进两化融合,推行绿色制造理念,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鼓励行业兼并重组,构建质量优先、配套完善、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才能在创新驱动的高速发展大浪中不掉队,才有可能在“互联网经济”的下半场中有所斩获,才能实现从制造大区向制造强区迈进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