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城乡共建光彩行动、同心共建光彩行动、生态共建光彩行动……
武进区光彩事业促进会成立于2003年,今年是区光彩会成立15周年,也是区光彩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之年。
15年来,区光彩会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以新农村建设、城乡共建、文化共建、教育共建、健康共建、社区共建、爱心共建、生态共建等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打造了武进光彩品牌。
有一支光彩队伍,叫武进民企
“致富一方”一直是江南实业集团董事长梅鹤康的心愿。集团投入1100万元拓宽村级道路、改造桥梁,把五一村建成全国首个家家通天然气村;在“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中向五一村捐款1000万元;拨款1500万元建成现代化的五一学校,后又拨款400万元设立教育基金,并免收本村孩子就读的相关费用。
江南实业集团是武进民企投身光彩事业的一个缩影。民营企业家作为光彩事业的实施主体,对光彩行动的认知度、参与度直接决定光彩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区依托民营经济大讲堂、工商联常执委培训班等载体,引导企业家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区委坚持开展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活动。2017年,我区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评选了一批民营经济模范和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区委统战部、区总工会、工商联联合开展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行动,在企业内部形成双向感恩、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统战部、工商联坚持每年召开全区“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先进事迹汇报表彰大会;各级商会组织通过召开各类年会、会长会议等形式,注重思想引领,进一步激励会员企业创新发展,回报社会。
光彩行动,光彩照人。中天钢铁、国茂集团、九洲集团等一大批民企致富思源,一路播撒爱心,谱写了大爱武进的华美篇章。
有一个光彩制度,让善款透明
近年来,区光彩会不断完善制度、优化服务,始终把握好光彩事业的方向,以良好的形象取信公众、取信社会。
健全的机制、完善的支持体系是光彩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光彩会完善了会长会议、理事会议、监事会议、光彩联络员会议等制度,通过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建设,促进光彩会工作的专业化、常态化。加强内部监督管理,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财务人员,严格执行年度审计制度,切实用好管好光彩基金。
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跟踪制度,实现捐赠定向、资助透明、管理透明,严格执行年度审计制度,按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会计制度要求,全面规范光彩会财务管理各项制度,按规完成江苏省公益性捐赠税前列支扣除资格申报工作,切实提升光彩事业社会公信力。
做好光彩事业的规范运作,关键还是落实监督、从严把控。区光彩会坚持定期开展专项督查。专项督查由区委统战部牵头,区光彩会、区纪委监委、区委宣传部、区工商联、财政局、审计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监事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镇、开发区实施的光彩项目和相关专项资金进行专题督查,确保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集中管理、规范使用,有效促进了全区光彩事业蓬勃健康发展。
有一种光彩精神,叫阳湖精神
有历史才有底蕴,有精神才有力量。2500多年的历史积淀,铸成了“事事当争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阳湖精神。
在新时期发展中,武进将阳湖精神与光彩精神结合,让“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光彩事业,成为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和全社会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增强光彩事业的生命力、影响力。
为响应共建光彩行动的号召,旷达控股集团捐款1000万元,用于雪堰镇旷达路建设,这已经是旷达控股的第三笔千万捐赠。早在2008年,旷达控股董事长沈介良代表区工商联全体常执委,宣读了“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三年行动倡议书,并成为全区第一个向该活动捐款1000万元的企业家。在光彩事业的道路上,沈介良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武进民营企业家的大爱风采和奉献精神。
本着“对社会尽责,为百姓造福”的理念,新奥燃气掌门人徐成大把造福社会、回报社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致力于天然气的推广和利用,优化武进能源结构,改善武进生态环境,累计供应天然气近10亿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多万吨、二氧化硫3万多吨、氮氧化合物近3万吨、粉尘1.8万多吨。
企业家精神与光彩精神交融,光彩事业为武进经济发展注入独特动力,释放强大活力。目前,全区共有千万光彩基金38个、百万光彩基金131个,累计协议光彩资金10.15亿元,累计投入使用光彩资金8.32亿元,建设光彩项目20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