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武进是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试点,这是一项全新工作,没有先例,没有任何经验参照借鉴。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沉重的历史欠账,全区上下都在思考:如何解放思想?大胆想,勇敢闯,创新试,着力补齐拉长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答好武进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卷。
生态优先倒逼转型
2017年年初,《江苏新时空》曝光的湖塘何留色织公司,由低端的纺织业转型为高端的机器人自动化配套产业,为企业“腾笼换鸟”提供了示范。
曾被列入关停企业名单的常州运达印染有限公司,研发了无污染零排放的清洁化无水印染技术,不但自己“脱险”,而且带动了整个印染行业的产业升级。
在一季度生态文明点评会上,区长戴士福用“自信和底气”肯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正是通过解放思想,实干苦干加巧干,三步并作两步走,从迟疑变得坚信,从被动转为主动。
我区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倒逼转型之路。2017年,全区关停化工、印染、电镀企业233家,其中化工企业184家,提前并超额完成常州市下达的三年减化关停目标任务。
我区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治理新模式。通过生态文明共建光彩基金和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PPP项目,有效突破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瓶颈。湖塘企业河长制、横山桥金丰村环境卫生与村民福利挂钩等创新举措,分别为社会共治、村民自治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找准补齐环境短板
生态环境是“易碎品”,从全区水环境和空气质量指标来看,离百姓期待还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我们痛定思痛,找到问题和不足,找准攻坚的突破口。
目前,我区生态建设还存在几处短板:产业结构的短板。我区的产业脱胎于乡镇企业,传统的产业模式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产业结构偏重、发展模式粗放给产业规划、行业管理、污染控制带来难题。
环境容量的短板。我区土地开发强度高,煤炭消费总量大,化工、印染、电镀等高污染企业数量多,全区排污总量还在高位运行。
宜居环境的短板。群众身边的支沟支浜黑臭现象较为突出, “散乱污”企业总量超5万家,粉尘、噪声、污水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生活。
基础设施的短板。污水管网覆盖率不够高,污水处理能力缺口较大,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危废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少数基础设施建管脱节,运行效率低。
思想认识的短板。缺乏系统性思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被动治理,“救火式、挨打型”被动应付。缺乏大局观念,部分板块自扫门前雪,共建共享、齐抓共管的意识不强。
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目前,我区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艰苦攻坚期”,既面临不少压力与挑战,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区委、区政府提出,我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文明与产业同步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文明与人民生活同步高质量发展,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下一步,我区将实施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战略,推进生态农业生产体系改革,调整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全面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切实通过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立起生态文明“新支柱”。
我区将以“263”专项行动倒逼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减煤、减化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向“散乱污”企业宣战,为产业的高质量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
我区将从群众反响最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环境问题抓起,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硬仗,让群众见到更多的“蓝天白云”。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防治,努力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我区将打好水污染防治硬仗,为群众提供更多的“青山绿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区将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创新的举措,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环境质量改善的过硬成果,交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