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在家门口的好学校就读,这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如何更好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化解“择校热”,成为摆在武进面前一个十分迫切的新课题。
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生源急增,城区学校资源严重不足。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均等化发展,一方面加大增量,通过落实《武进区教育事业均等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53所;另一方面通过盘活存量资源、创新投入方式、优化运行管理等,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师是打造优质均衡教育的人才基础。如何让教师资源“流动”起来,一直是教育部门思考的问题。自2016年起,我区对教师管理体制实行重大改革,全面实施“区管校聘”,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教师编制划归区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优化全区教师资源配置。通过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等政策引导,促进教师校际间合理流动,有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核心竞争力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集团化办学是一个着眼于均衡发展而立足于提升质量的教育模式。去年,为进一步加快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落实《武进区教育事业均等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我区组建了13个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不是将集团内的优质教育资源稀释调和,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使集团内的优质学校在充分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向新的高度攀升,进一步提高集团的整体教育水平。通过先进理念的植入、优质品牌的辐射、名特优教师的引领、骨干教师的柔性流动、教学资源的共享、学校办学文化的融合共生等策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品质,实现教育集团整体办学水平的合成再造。下一步,区教育局将致力于教育集团的管理创新、品牌彰显、深度融合,在师资配备、保障制度、评价考核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持续激发我区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原动力。
在今年的区两会上,区长戴士福表示,2018年,武进将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和投入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全力推进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人民路初中、府北幼儿园、牛塘实验学校等一批教育项目建设,深化与名校的对接合作,启动首轮城乡学校结对共进计划,发挥教育管理集团、“双名”工作室功能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