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高新区全力打造现代滨湖产业新城
发布日期: 2018-01-16    来源:武进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相关阅读:

 

改革澎湃着这方热土,创新早已融入发展基因。

作为武进开放开发的“桥头堡”,刚刚过去的一年,武进国家高新区迎来了成立20周年。一路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高新区收获了满意的成绩单:2017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891.8亿元,同比增长19.2%;工业开票销售898亿元,同比增长28.6%;公共预算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16.5%;协议注册外资7.04亿美元,占全区的50.3%;实际到账外资5.14亿美元,占全区的72%;在科技部最新公布的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中位居全国县区级高新区首位。

“高新区要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才能保持‘桥头堡’的成色。”区委常委、武进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石旭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绩属于过去,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高新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两聚一高”发展新目标,努力贯彻市、区工作新要求,着力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武高新幸福树,全力推进打造现代产业园区的新实践。

新实践方向在哪里?以怎样的路径推进?过去的老路显然行不通,唯有运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方法。新形势下,高新区着力在模式转变、动力转换上下功夫。“我们将聚焦经济提质,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石旭涌说。

实现经济提质,关键在于产业的做强做优。围绕“4+2”特色产业,即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型交通四大主导产业及机器人、智电汽车两张产业新名片,高新区明确将集聚政策资源、招商资源、空间资源、产业基金资源,扶持发展“4+2”特色产业,支持“4+2”特色产业强链补链,推动产业整体优化提升。同时,针对机器人和智电汽车产业,力争在项目集聚、平台功能、高端人才引进、产值总量和在全国影响力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从传统的工业集中区到产业园区,并向“现代滨湖产业新城”迈进,高新区不仅在特色产业上谋突破,更将在城市化上补短板,使生产功能、城市功能、生活功能真正融为一体。推进产城融合新实践,围绕“现代滨湖产业新城”的目标,以双创示范园建设为契机,主动融入科教城创新创业板块,加快建设众创服务中心、双创示范园,承接创新产业转移。以公园建设、商业综合体、房地产开发等为重点,布局公共体育设施及场馆,全力打造南夏墅城市副中心。深入推进“退二进三”,陆续规划建设一批功能配套项目,完善滞后欠缺的相关设施,提升高新区北区城市品质。同时,大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升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提升服务业在三产结构中的比重。

推动产城融合,核心在于人的城市化。“以人民为中心”,也是高新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聚焦民生提标,实施以民为本的新实践。”石旭涌指出,民生提标,重点推进三大工程。推进民生实事工程,进一步完善安置方式,优化教育布局,落实社会保障,提升幸福指数。推进村(社区)强基工程,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作用,积极建设社区商业用房,提升村(社区)自身造血功能;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建强基层党支部,严管基层队伍,使基层党组织真正发挥“火车头”、“主心骨”作用。推进社会治理工程,切实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多元主体共治,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筑牢公共安全防火墙。

历经20年发展,当前,高新区面临的制约越来越多,资源环境容量越来越有限。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高新区还将聚焦生态提效,实施治管并重的新实践。重点围绕治水、治气、治湖目标,大力推进黑臭河道整治,加大企业监管力度,组织开展雨污分流、污水接管、重点行业VOC整治和清洁生产整治,全力打造水清岸美的自然生态景观。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