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2017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坚持守正出新,建章立制,抢抓开局之年新机遇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不忘政协初心,牢记政治属性。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做到理论学习月月有,重大精神及时学,先后组织12次专题学习会议、4次专题研讨会议,集中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及省市区委重要精神。
二是狠抓开局谋创新。体制机制更顺畅。明确主席对口各专委会、各专委会联系部门及界别组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协商体系更完备。履职平台更健全。依托各镇(街道)政协工委,建成16个各具特色、功能彰显的“委员之家”,为委员履职进一步畅通渠道、创造条件。
三是完善制度强规范。及时修订印发区政协民主监督小组工作规则、提案工作规则、界别活动组工作规则、界别协商实施办法、“委员之家”创建活动实施意见、政协工作争先创优评选意见等制度性文件,为做好开局之年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思路。
一年来,我们坚持借势成势,精准履职,奏响协商民主最强音
一是紧扣中心,专题协商深耕细作建真言。在精准选题中实现同频共振。聚焦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特色强镇建设、住宅小区长效管理开展两次常委会专题协商。在扩面参与中实现群策群力。在深度调研中实现求真求实。在充分协商中实现共鸣共识。
二是突出重点,对口协商寻本溯源献良策。坚持“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广建睿智之言,广献有用之策。各专委会依据工作分工,加强与对口部门的联系交流,在良性互动中实现相辅相成。
三是发挥优势,界别协商集思广益汇众智。本届政协22个界别活动组积极凸显界别特色,共开展界别活动40余次,取得较好成效。
四是聚焦民生,提案办理多层立体广覆盖。抓好专题督办。确定“水生态保护和水体治理”等5个专题28件重点提案,由区政协主席会议领衔督办。抓好联合督办。抓好跟踪督办。大力推进社情民意的办理。
五是问题导向,民主监督靶向建言促改进。坚持“少而精、专而深、细而实、快而好”的原则,向区交运局等6个部门选派民主监督小组,每组均由区政协领导挂钩联系,由担任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政协委员担任组长,由专委会主任、骨干委员、党外人士担任组员,强化监督力量。
一年来,我们坚持聚力发力,同心同向,弘扬团结民主主旋律
一是深入推进党派合作。全区各党派、团体围绕政府职能改革、企业污水接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物联网发展等课题开展协商,形成14篇调研报告。“同心博爱医疗支援”、“送教下乡”、“光彩行动”、“助残驿站”等品牌效应不断彰显,受到广泛好评。
二是广泛开展联谊交流。在“三大一实干”活动中厚植民意基础。总计走访企业265家、农户1562家,共征集民生建议178条,切实拉近政协与人民群众距离。在各类联谊活动中增进社会各界共识。在友好往来中实现互促共进。
三是扎实做好文史工作。规范推进研究会换届。有序推进史志编撰。持续打造文史研究亮点。
一年来,我们坚持文化引领,务实奋进,激发履职尽责原动力
一是组织体系更趋科学。政协专委会基础性作用更加明确。进一步明确各专委会在政协领导与各部门、各界别组之间的承上启下、桥梁纽带作用,对口联络成效显著。政协工委基层优势更加凸显。政协机关服务保障功能更加强化。
二是委员队伍活力迸发。持续加强履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委员走访。切实强化委员管理服务。
三是政协之声广泛传播。完善宣传平台。创设“武进政协”微信公众号,并不断完善升级,目前公众号共有粉丝近2000个,点击量达2.5万次。加强对外宣传。
2018年工作打算
2018年,区政协常委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中共武进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紧扣“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思路,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实现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大突破作出贡献。
一、以新思想的融会贯通坚定政协工作的政治自觉
学习贯彻好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新思想、新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协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原原本本地学。要认认真真地思。要实实在在地践。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确保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加强。
二、以新矛盾的发展指向找准政协工作的发力方向
要把握时代脉搏,始终把服务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服务民生作为履职的不懈追求,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要进一步选准协商课题。要进一步优化协商格局。要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
三、以新战略的共同愿景凝聚政协工作的强大合力
十九大描绘了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诉求。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要围绕这一共同愿景,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要从更高层面推动党派合作。要在更大范围密切联谊交流。要以更大决心推动政协“智库”建设。
四、以新要求的落地生根开创政协工作的生动局面
要不断提升委员凝聚力。强化履职能力建设和履职管理,真正激发委员潜能。要不断优化组织网络。充分调动专委会、界别组、基层政协工委的能动性,进一步营造条块结合、分工明确、争相创优的良好格局。要不断强化机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