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
索 引 号: 014133074/2018-00008
主题分类: 文秘工作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经信局  
产生日期: 2018-03-16 发布日期: 2018-03-1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武进区经信局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

相关阅读:

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创新强区 实干富民”的发展目标,深入贯彻“重大项目提升年”活动精神,沉着应对宏观经济不稳定因素,积极抢抓工业经济复苏势头,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始终坚持做好创新投入、项目建设、转型升级和特色企业培育等工作,扎实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全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5.0%,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1%,工业开票销售增幅位列全市第一,实现利税同比增长19.9%,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1%,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折合设备投入首次超过100亿元,占工业投入比重为19.8%,工业投资质量明显提升。

一、2017年工作成效明显

1、突出精准服务推动跨越增长。一是强化目标管理。编制下发《2017年武进区工业创新发展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书》,分解落实各板块目标任务,做好运行监测预警,加强动态分析和跟踪服务,增强工业经济管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确保各项指标按序时进度完成。二是全面走访暖企。全力贯彻 “三大一实干”活动部署,以“店小二”精神做好全面走访和贴心服务,营造企业发展暖环境。多次开展企业家专题座谈和调研,组织企业家为武进发展建言献策,收到良好效果。三是完善评价体系。开展工业企业运行质量科学评价工作,数据库增添经开区等板块企业信息,加强部门联动规范数据录入,并引导企业参与对数据准确性的评价。四是降低企业成本。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在各部门配合下,全区累计降本80亿元左右。五是拓展发展空间。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打响武进工业企业的知名度。组织全区200多家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对接会50余次,多种产品成功走上市场。以多种形式为企业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全年培训达26500人次,大大提升企业管理的规范水平。帮助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新增认定省信用贯标企业43家,市信用管理示范企业7家。

2、突出项目核心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强化项目招引。全年共向各板块推荐项目信息超10项,部分项目积极推进中。二是力推重点项目。144个区重点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491.5亿元, 2017年完成投资187.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3.5%。其中,新建项目101个, 有99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建项目开工率为98%;当年计划竣工项目69个,实际竣工项目71个,计划竣工项目竣工率为102.9%。三是推进央企对接。按季度摸排统计上报,我区现有央企合作项目19个,其中对接洽谈项目5个、签约项目1个、在建项目11个、竣工项目2个。

3、突出创新驱动助推转型升级。一是巩固企业创新基础。以培育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抓手,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常发集团等3家国家级技术中心获得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项目扶持。灵通展览和回天新材料被认定为省科技小巨人;格林电力的核电站用大型液压阻尼器等3项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产品。恒立液压等3家企业申报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二是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5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7个产品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其中4个为省首台套产品);2项获省级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项目资金扶持。三是推进质量强区行动。积极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工作,灵通展览获得工信部品牌培育示范企业认定;萧剑波大师工作室成功申报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新瑞重工“高精度数控转台”等2个项目获省质量攻关课题财政扶持。另外,组织企业参加省自主品牌五十强评选和常州市质量标杆企业评选活动。四是强化科技需求对接。进一步推动以产学研联合为纽带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组织300多家企业参加2017年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收集了149项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五是鼓励制造业服务化。协同发展工业设计、智慧物流、服务型制造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新增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0家两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培育)企业, 1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

4、突出特色培育实现持续发展。一是狠抓新增长点建设。做好新增长点的运行监测和跟踪服务, 100家区级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企业实现产值增量374.01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瑞声科技、同泰高导等多家企业新增产值超20亿元。二是加强特色企业建设。围绕“既要顶天立地,又要满园春色”的企业培育目标,全面启动《武进区特色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着力打造武进工业智造300强,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对成效显著的培育企业,在设备投入、绩效评价、智能制造、产业合作等领域加强扶持。全年300家特色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占规上工业总量的68.2%和76.9%。三是提升平台载体建设。围绕《武进区特色强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部署,制定《武进区特色工业园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10个镇特色工业园区累计进区企业922家,园区当年基础设施投入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全年新认定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三星级平台2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1家。四是扶持中小微企业。落实工信部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加快推进 “四转”工作,全年新增私营企业892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8685户,增幅均超40%。美淼环保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成长中小企业。

5、突出示范作用打造智造强区。一是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草《武进区产业转型升级方案(2017-2019年)》,全力推动新材料、新能源企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区9个省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82.31亿元,同比增长17.17%。积极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二是抓好智能车间示范效用。组织企业参与智能车间评审,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家,新增市级智能车间17家。万帮充电“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设备远程运维服务及数字化制造车间”成功申报工信部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全市唯一);“恒立液压高精密液压铸件智能生产车间”和“五洋纺机经编智能生产线管理系统”成功入选《2016-2017中国智能制造年度发展报告》年度典型智能制造企业推进案例。三是抓好装备制造突破发展。恒立液压和新誉集团的相关产品成功入选2017年江苏省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项目。全区新增认定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11种,新增认定市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15种以上。四是抓好“智造”概念对接项目。全面摸排全区在建重大项目,掌握232个拟实施或正在实施的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依托常州市智能制造推广联盟,通过集中培训、专家答疑、精准服务等方式,成功为数十个项目提供了可行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五是抓好智能制造多样活动。组织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参加《2016-2017中国智能制造年度发展报告》发布会”。恒立液压等7家企业作品成功入围“发现·常州之美”首届城市印象系列微视频大赛》。组织五洋纺机等重点企业参加第二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6、突出应用提升加快两化融合。一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雷利电机获评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2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13家企业列入省级贯标试点, 14家企业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达标评定, 17家企业评为省级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试点)企业,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的“星星充电综合智慧运营平台”成为全省13个双创示范平台之一。二是搭建“互联网+”云平台。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工业智能技术在我区企业的应用,实施阿里云1+30+300项目覆盖,推荐15家工业企业及5家服务机构参与此次工程项目申报,加快实施“企业上云”项目。推动“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常州,标志我区在江苏率先建成工业云平台,为企业使用云服务带来诸多便利。三是巩固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工业互联网“企企通”试点示范企业创建,全年投入1.3亿元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江苏省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建设试点企业18家。“无线武进”全年累计登录54.98万人次,累计使用网络流量31764.73Gb。统筹整合涉农信息平台资源,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部整合至常州市网上城乡社区平台。四是提升网络安全能力。成功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普及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开展重点工业企业工控系统信息安全巡检诊断;对全区207家政务网站开展安全测评工作,全年累计通报高危网站60个次,组织开展区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演练。

7、突出节能减化促进绿色发展。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我区承担省以上去产能任务水泥30万吨、铜冶炼10万吨、化纤3060吨、纺织700万米、铸造2万吨,全部通过省、市验收。对中(工)频炉、“地条钢”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二是加快削减化工企业。加快推进“263”转型行动,建设生态保护引领区,牵头制定了《“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淘汰化工、印染、电镀重点污染行业产能实施意见》,针对化工电镀等相关企业专题制定扶持政策和关停验收要求,截至年底,全区已停产化工企业184家,印染企业41家,电镀企业8家,共计233家,已完成区两年总关停目标任务的88%,提前并超额完成常州市下达的三年减化关停目标任务。三是加快压减工业能耗。紧盯万元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抓好全区82家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管理,对年耗能2000-5000吨标煤用能企业开展节能监察。持续开展以减煤为重点的节能工作和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工作,14家企业已完成清洁能源替代。四是加强绿色制造管理。严格落实“三控”要求,做好能源消耗预警监测,推进能源管理台账、节能监测、清洁生产审核、节能与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淘汰落后等重点工作。共完成13家企业清洁生产工作、23个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64家节能监察企业,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全区能源审计企业10家全面完成。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

此外,我们还积极做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双公示”工作,全区全年双公示系统新增行政许可信息51954件、行政处罚信息1351件;认真对待区委第三巡察组对我局开展巡察工作,对反馈结果开展了扎扎实实的整改。

二、2018年主要工作思路

2018年,我局将继续扎实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做好运行管理、项目建设、智能制造、两化融合、服务企业等方面工作,力争继续保持目前良好的发展势头。

1、紧盯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是通过重点企业调研摸底和汇编座谈,大致预测和研判未来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走势,同时梳理优选一批质量效益好的项目列入2018年省级、市级、区级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后备项目库。二是深入探索工业企业效益评价系统的结果应用,分析梳理数据库信息,对亩均税收、亩均产出等指标予以更多关注。

2、立足创新发展,建设先进制造基地。围绕产业创新发展,扎实推进民营企业提升工程,进一步打响我区智能制造品牌。向智能化转型,做好全区高端装备提升发展牵头服务工作,鼓励企业更新装备、加快技改,倡导“智能生产模式”、“智能车间”,鼓励其他企业以同行业示范智能车间为标杆,做好智能制造顶层设计,率先培育智能工厂,加快打造智能化技术改造遍地开花的新局面。向高端化转型,鼓励企业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本土企业与世界500强、央企等深化合作,加强高端项目建设,推动产品、企业和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向“互联网+”转型。2018年争取完成培育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业5家,创建省级贯标试点企业8家, 创建省级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试点)企业8家。向服务化转型,鼓励企业挺进价值链高端,主动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新趋势,推动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商转变。向集约化转型,注重腾笼换鸟,更高标准推动低端低效产能有序退出,腾出发展空间。鼓励嫁接合作,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档升级。深化效益综合评价系统建设,计划将规下评价企业的评价范围逐步由现在的10亩以上扩展到3亩以上;同时紧跟特色镇建设,积极推进特色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力争园区工程有更多的亮点。

3、突出项目支撑,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强先进制造业招商。紧紧围绕全区重大项目招引工作目标,加强央企对接工作,通过央企拜访,寻找合作机遇;在民营企业中寻找项目信息源,及时关注民营企业上下游客户潜在项目信息,强化产业链招商理念。二是提升工业投入质量。在确保全区工业投入数据平稳的前提下,通过积极宣传,政策支持等方式,争取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增幅继续维持增长,到2018年末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折合设备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保持在18%以上。三是提升技改“智造”水平。加大组织技改项目实施单位与智能制造推广联盟的对接力度,加大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的创建和推荐力度。四是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积极与各开发区、镇对接,迅速掌握项目信息,抓紧项目前期,加快项目跟踪和推进。

4、围绕创新驱动,提升品牌质量效益。一是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主线,推进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2018年力争培育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培育省级技术中心10家、培育市级技术中心12家。二是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工作,争取在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上有突破,积极为企业争取相关扶持资金。三是推动质量品牌工程。积极推动企业品牌培育建设工作,选择重点品牌企业,组织重大质量攻关项目,使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打造区域品牌,品牌附加值和品牌经济比重不断提高。引导企业通过品牌创建推动经营理念、技术、产品、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

5、坚持绿色导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一是进一步推进减化行动。做好关停企业设备拆除、相关资金落实、矛盾问题化解,确保企业关闭安全稳定,保证工作按序时扎实推进,对保留企业加强日常监管,支持和鼓励其改造提升,做到在企业数量上做减法、企业规模上做加法、效益提升上做乘法、风险控制上做除法,推动化工落后产能压减、产业布局优化。二是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认真贯彻263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深化节煤改造,全力压减非电行业用煤。三是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园区和企业实施用能装备节能改造、循环化改造,开展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探索节能量交易等市场化节能机制。

6、贴心服务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生态。深入践行“三大一实干”活动,确保政企沟通顺畅,将走访服务企业常态化,积极宣传省、市、区政府减轻企业负担和扶持工业经济的各类政策文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当前外部发展环境仍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努力在生产要素、产业信息、扶持政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继续做好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和新增长点企业的服务工作,确保他们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积极开拓企业培训思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素质;进一步开展指导企业开展兼并重组、管理创新等工作。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