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今年以来,全区工业经济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大力实施产业创新、特色强镇计划,工业经济开局良好,生产和效益均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一些制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亮点
1-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84.82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较上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8.8%,增幅较上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
(一)七大行业六升一降。1-3月全区七大行业累计完成产值846.41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较上月提升0.7个百分点。纺织业、冶金业、金属制品业、机械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六个行业生产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共完成产值785.97亿元,同比增长15.3%,高出全区产值增幅2.5个百分点,尤其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最快,1-3月完成产值105.52亿元,同比增长23.5%,拉动全区产值增长2.3个百分点。在“263”推动下,化工业生产下降,1-3月完成产值60.44亿元,同比下降13.1%,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别下降23.3和22.9个百分点。
(二)十大产业链发展较为平稳。1-3月,全区十大产业链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76.25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上月提升0.5个百分点。智能电网产业链增长较快,1-3月完成产值8.85亿元,增幅由上月的-4.8%提升到27.3%;新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链和新能源产业链降幅收窄,1-3月分别完成产值13.79亿元和13.6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5%和49.0%,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14.1和2.0个百分点;轨道交通产业链低速增长,1-3月完成产值55.32亿元,同比增长4.5%,增幅比上月提升1.8个百分点。
(三)小型企业活力增强。1-3月全区192家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650.29亿元,同比增长10.8%,增幅较1-2月提升1.6个百分点;1473家小型企业完成产值334.53亿元,同比增长17.0%,增幅高出全区产值4.8个百分点,拉动全区产值增长5.6个百分点。
(四)重点企业支撑力度加强。1-3月,全区产值30强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71.74亿元,同比增长17.8%,高出全区平均5.0个百分点,对全区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3.7%,比1-2月提升8.7个百分点。1-3月,产值30强规上工业中有29家企业生产实现正增长,其中22家增速达10%以上,3家产值增幅达100%以上,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产值增幅达138.7%。
(五)先行指标好于全市。1-3月,我区全社会工业用电36.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增幅较上年同期提升13.1个百分点;3月份,全区工业用电13.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增速高出全市当月1.7个百分点。1-3月国税开票销售1136.74亿元,同比增长20.8%,增幅高出全市3.4个百分点。
(六)发展质量明显好转。1-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6.95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9.15亿元,同比增长50.9%;应交增值税130.05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利润总额51.20亿元,同比增长14.4%,增幅比1-2月提升2.8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56亿元,同比增长22.8%,增幅高出全区8.4个百分点。3月末,全区有291家规上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比2月末减少28家,亏损面为17.5%,比2月末下降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88亿元,比2月下降3.0%,减亏0.15亿元。
二、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一)产销衔接度走低,出口形势比较严峻。1-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6.4%,比1-2月低0.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1-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下滑,出口交货值104.25亿元,同比增长5.0%,增幅较1-2月和上年同期分别下滑4.6和6.0个百分点,比销售产值低7.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总量占全区规模以上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1.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二)规上工业重化趋势回升。1-3月,全区规上重工业完成产值787.03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与全区规上产值相比,由上年同期的低1.2个百分点转为今年的高0.9个百分点;规上重工业比重为79.9%,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三)部分指标预示后期生产可能走低。 一是产成品存货增加。3月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228.53亿元,同比上升26.9%,增幅比2月末、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3和15.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通信及其他设备制造业产成品存货25.51亿元,占全区的11.2%,同比增长129.3%,增幅高出全区100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应收账款增加,“二项资金”占比提升。3月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64.46亿元,同比上升13.4%,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3月末,“二项资金”占流动资产比重为41.2%,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提升2.6个百分点。
(四)后期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一是进口原材料价格出现很大波动,压缩企业利润空间,高特新材料等原材料进口企业反映,去年底至今原材料涨价始终上行,从6%往上,部分产品甚至涨价15%以上;二是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导致利润隐形蒸发,1-3月迅安科技等外汇结算公司受利率影响利润下降6个百分点以上;三是出口企业如产品在加税清单之列,不久将来可能出现订单锐减现象,像戚研所生产的齿轮、柴油机车配件、割草机和高尔夫球车配件等都列贸易加税清单,如经确认美国清关亦包含此类产品,客户综合成本核算后可能出现减单现象;四是土地、资金、资源和环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依然较为明显。
撰稿人:杨 瑛
核稿人:王 勇
签发人:石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