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基本单位的总体状况、基本结构和变化情况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构特点、产业分布和发展趋势,是新形势下做好统计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基本单位发展的新变化、新特征,才能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现根据2017年基本单位名录库12月份数据,对我区名录库法人单位建设状况作简要分析。
一、法人单位基本现状
2017年末,我区名录库中共有法人单位51797个,较上年增加9424个,同比增长22.2%。具体呈现如下特征:
(一)从机构类型看,企业法人占主体地位
全区法人单位中共有企业法人48028个,机关事业法人733个,社会团体法人1421个,民办非企业法人231个,其他法人1384个,分别占总数的92.7%、1.4%、2.7%、0.4%、2.7%,企业法人主体地位十分明显。
(二)从产业构成看,第三产业法人占比提升明显
2017年末,全区一、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分别为477个、26428个和24892个,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占比分别为0.9 %、51.0%、48.1%,分别比上年净增79家、3829家、5518家。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数占比较上年末下降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占比较上年末提高2.4个百分点,产业构成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制造业法人单位数24350个,占47.0%;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数9869个,占19.1 %,占比列行业前两位。
按产业结构划分情况
2017年止合计
占比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477
0.9%
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
26428
51.0%
采矿业
3
0.0%
制造业
24350
47.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92
0.2%
建筑业
1983
3.8%
第三产业
24892
48.1%
批发和零售业
9869
19.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39
1.6%
住宿和餐饮业
301
0.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620
3.1%
金融业
110
房地产业
763
1.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203
8.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766
5.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46
0.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620
1.2%
教育
404
0.8%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3
0.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60
1.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298
4.4%
(三)从登记注册类型看,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不断壮大
2017年末,全区中共有内资法人50857个,较上年净增9253个;港、澳、台商投资法人414个,较上年净增97个;外商投资法人526个,较上年净增77个。在内资法人中,私营经济发展活力强劲,私营法人单位46245个,占全部法人单位总数的89.3%,占比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四)从区域分布看,各地发展不平衡
从分地区单位数来看,湖塘镇和高新区数量相对集中,分别为13010个、8880个,占总数的25.1%、17.1%,两个地区净增单位数占全部净增单位的50.5%,突显出两个地区发展集聚效应明显,经济增长动力强劲。法人单位2000个以上还有横山桥镇、遥观镇、横林镇、雪堰镇、牛塘镇、洛阳镇、西太湖、礼嘉镇等8个地区;常州经济开发区戚墅堰、丁堰两个街道未达千家。
法人单位按地区分布情况
法人单位数
较上年净增数
占全部法人单位比重
合计
51797
9432
100.0%
高新区
8880
1557
17.1%
西太湖
2675
598
5.2%
湖塘镇
13010
3206
25.1%
牛塘镇
3079
728
5.9%
洛阳镇
2231
198
4.3%
雪堰镇
2661
300
5.1%
前黄镇
1999
226
3.9%
礼嘉镇
2284
349
嘉泽镇
1346
210
2.6%
湟里镇
1339
155
经开区
12225
1837
23.6%
#横林镇
2966
507
5.7%
#遥观镇
2931
474
#横山桥镇
3084
423
6.0%
#丁堰
974
69
1.9%
#潞城
1753
328
3.4%
#戚墅堰
517
36
1.0%
二、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上企业数量较少。2017年末,全区企业法人单位数虽已达48028个,但“四上”规模型企业有2533个(不含投资业),仅占全部法人单位数的5.3%。从全市来看,武进区“四上”单位占全市“四上”单位数的28.3%,而武进区法人单位数占到全市法人单位数的31.5%,说明武进法人数虽然多,但单位规模小的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分专业来看,工业规上单位为1599个,仅占全区法人单位数的3.3%;规上服务业和限上批零住餐业的占比分别为0.6%、0.7%。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区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占比较上年有所提高,但从产业结构来看,还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全区批零业9869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203家,占比分别为39.6%和16.9%,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全区交通运输业仅为839家,信息传输、软件和邮政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为1620家和2766家,信息化程度和创新能力不高。
(三)部门数据共享平台还待完善。随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的不断推行,新的部门数据处理系统已初步建立,实现将工商、税务民政和编办信息与名录库信息进行比对、合并和更新。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数据质量不高,经常出现重名重码问题;二是划分处理地工作量较大,而且出现不是本辖区的,但自己没有权限更改;后台处理时间较长,要找刚进行操作的单位或者重新合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四)更新核对难度较大。基本单位的新增、变更与注销是由质监、工商、税务和民政等部门负责核定,统计部门只是在事后进行统计,新增单位很难做到全部调查登记,部门提供的新增单位数据有些无法联系,按提供的地址、电话找不到营业场所和负责人,甚至有许多是通过虚假出资、虚假地址和电话等骗取的营业执照,造成单位入库困难。入库后,每年还要对相当一部分单位进行核查比对,浪费大量人力、精力。
三、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的建议
(一)培育壮大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单位增长需要政府鼓励支持,创建良好环境,在财政、金融、税收、市场准入多方面为企业的“个转企”、“下转上”发展提供支持,引导企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特别是对新兴科技企业和生产型服务企业,要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围绕延长产业链,培育孵化一批规模以上企业。
(二)完善部门间协同机制。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年、定报维护,需要部门间的沟同配合,建立各部门间定期联系制度,加强沟通协调,使名录库系统建设真正形成合力。通过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开展联合抽查,及时解决单位入库更新问题。
(三)提高名录库维护质量。名录库维护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人的素质,因此加大维护人员的培训尤为重要。培训内容不仅定位在业务知识上,还要加强思想认识的教育。维护人员不仅仅是按照制度要求对名录库数据进行常规动态管理,还要加强与部门间的协调,提高与企业的沟通能力,采取多种方式保证名录库信息的真实性。
撰稿人:沈敏霞
核稿人:沈 勇
签发人:石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