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三农服务> 内容
近年来,常州市武进水产养殖场积极开发特色水产品养殖,不断探索养殖新模式。2016年,该场进行了全雄性黄颡鱼池塘套养黑尾近红鲌养成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亩增效益1840.74元。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1)池塘条件。 该场选择一只试验塘,另一只对照塘,面积均为9亩,池塘编号分别为5号和6号,水深均为2.1~2.3米。池塘经标准化改造,池底平坦,四周为空心楼板护坡,坡度1:2,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PH6.5~7.5,透明度25~35厘米,溶氧≥4mg/L,电力设施配套,交通便利,灌排方便。每只池塘配备3.0千瓦增氧机3台,搭设18㎡浮式固定饵料台一个。
(2)放养模式。 5号试验塘,主养全雄性黄颡鱼,套养5%黑尾近红鲌,另外少量放养花白鲢调节水质。6号对照塘除未套养黑尾近红鲌,其他品种、规格、数量均与5号塘相同。全雄性黄颡鱼与黑尾近红鲌均为该场自繁自育的大规格鱼种。
(3)鱼种选择。 选择体表光滑、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全雄性黄颡鱼、黑尾近红鲌、白鲢、花鲢鱼种作为养殖试验使用。
2.试验方法
(1)池塘准备。 2015年10月在鱼种放养前半月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排放剩至10厘米左右,每亩用漂白粉1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以杀灭病原体、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7-10天后再进水至1.5米,待鱼种投放。在鱼种放养前5-7天,每亩施放生物有机肥10千克,以培育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生物饵料。
(2)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消毒。5号塘每亩投放20-30尾/千克全雄性黄颡鱼冬片鱼种8000尾,10-12尾/千克黑尾近红鲌400尾,8-10尾/千克白鲢60尾,6-8尾/千克花鲢10尾。6号塘除黑尾近红鲌未放养外,其余品种、规格、数量均与5号塘相同。
(3)投饲管理。 因全雄性黄颡鱼、黑尾近红鲌在大规格苗种培育期已全面摄食黄颡鱼膨化浮性料,故鱼种养成开始阶段无需驯化。在整个投饲管理中,两种鱼类投喂的饲料均为黄颡鱼料,饲料型号规格相同。选用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42%,粗脂肪≥5.0%,赖氨酸1.8~2.1%,饲料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可满足全雄性黄颡鱼及黑尾近红鲌的营养需求。当年投放鱼种后至越冬前及翌年二月中下旬以后的养殖前期,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0.5~1.0%,中期为1~2%,后期为1.0~1.5%,具体根据天气、水温、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饲料的粒径随着鱼体的不断长大而逐步调整,由1号料到2号料,2号料到3号料。一般每天投喂2次,早晨6时及傍晚5时各1次,每次摄食控制在半小时左右较为适宜。针对黑尾近红鲌的摄食,一般在食台中先投放饲料,让全雄性黄颡鱼提前摄食,10分钟左右后再在池塘上风处散投部分饲料,让黑尾近红鲌取食,这样有利于两种鱼类互不干扰。
(4)水质调控。 鱼种当年下塘后至投饲停止前,每7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20公分,直至水位达到2.1~2.3米。7~9月水温偏高,鱼类摄食量大,水质变化快,池中氨氮、亚硝酸盐相对偏高,为防止池水老化,每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透明度为25~35厘米。每次换水后进行消毒处理,3天后分别使用10%过硫酸氢钾(KHSO5)底质改良剂与EM菌等微生物制剂。6~9月,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性季节,也是梅雨、高温、闷热、雷暴雨等特殊天气的多发季节,如何确保池塘较高溶氧尤为重要,坚持晴天午后开机,雨天傍晚开机,阴天半夜开机,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及时预防鱼类缺氧浮头。
(5)病害防治。 坚持生态、药物、免疫综合防治的原则。①在生态预防上着力注重营造水体生态环境:一是定期注换新水,前、后期注换次数与注换量相对少些,中期注换次数与注换量相对多些;二是定期使用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有效降低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三是定期使用10%过硫酸氢钾(KHSO5)改底,通过使用,底质、水质得到有效改善,解毒效果明显,尤其是降低亚硝酸盐的效果较为显著。②在药物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坚持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先杀虫后杀菌的原则。外用杀菌药主要以碘制剂、二氧化氯为主,杀虫药以铜铁合剂、萘酸铜为主,内服药以氟苯尼考加维生素K3为主。③在免疫预防上重点采用定期内服鱼用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自身免疫能力,从而达到少发病,轻发病。黑尾近红鲌的整个养成期无多少病害,主要是锚头鳋病。而全雄性黄颡鱼的主要病害为溃疡病与裂头病(一点红病),但采用生态、药物、免疫综合防治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6)巡塘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鱼的摄食活动、天气、水质变化、鱼的生长等情况,特别是阴雨、闷热等容易出现浮头的天气,做到勤巡塘,多观察,发现有浮头预兆时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平时及时清除残饵、死鱼、污物和漂浮物等。同时积极做好台账记录。
二、结果与分析
1.收获情况 通过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的养殖管理,养殖收获情况见表1。
表1 放养与收获情况.xlsx
2.效益分析 5号塘面积9亩,亩收入42280.7元,亩投入30055.58元,亩均纯收入12225.12元。6号塘面积9亩,亩收入37384.88元,亩投入27000.5元,亩均纯收入10384.38元。5号塘比6号塘亩均纯收入提高1840.74元。
三、小结与讨论
黑尾近红鲌是长江上游的一种特有鱼类,市场价格略高于全雄性黄颡鱼,深入消费者青睐。通过养殖对比试验,全雄性黄颡鱼池塘套养黑尾近红鲌的效益明显高于全雄性黄颡鱼专养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