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三农服务> 内容
1、什么是小反刍兽疫,有什么危害?
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小反刍兽疫病毒不感染人,不属于人畜共患病。
2、小反刍兽疫的感染和传播途径有哪些?
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传播,可通过与病羊直接接触发生传播,病羊的鼻液、粪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可含有大量病毒,与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衣物、工具、圈舍和牧场等接触也可发生间接传播,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羊群偶尔会发生近距离的气溶胶传播。
3、小反刍兽疫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山羊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一般较轻微,根据症状可分为温和型、标准型和急性型。
温和型:症状轻微,发热,类似感冒症状;
标准型:发热,体温可达40-41℃,持续3-8天,口鼻分泌物严重增加,腹泻严重,有时有口腔溃疡,有时表现支气管肺炎,类似羊支原体肺炎,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
急性型:较少发生,急性死亡,感染后1-2天内死亡。
4、小反刍兽疫常见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口腔和鼻腔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肺炎、肺尖肺炎;可见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呈斑马状条纹;可见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肿大并可出现坏死病变;组织学上可见肺部组织出现多核巨噬细胞以及细胞内嗜酸性包涵体。
5、养羊场(户)应如何防范小反刍兽疫?
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场前应彻底消毒。严格执行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对外来羊只,尤其是来源于活羊交易市场的羊调入后必须隔离观察30天以上,经临床诊断和血清学检查确认健康无病,方可混群饲养。
6、发现疑似小反刍兽疫病畜后,养殖户该怎么办?
养殖户发现疑似小反刍兽疫患病动物后,应立即隔离疑似患病动物,限制其移动,加强消毒,并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