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应急管理> 内容
一、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区应急办关于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坚持预防为主、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完善体系的工作原则,在应急管理机制、组织体系、运行机制、队伍保障、培训宣教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园区上半年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理顺
按照“统筹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梳理园区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园区应急管理的工作体系更加健全清晰。一是统筹协调更加明确。在园区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完善园区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办公室设置,实行园区和街道应急工作一体化,建立了分工协作、各有侧重、职责明确的领导指挥体系,综合协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分类管理更加清晰。将园区应急工作分为防汛抢险、重大企业安全生产、群体信访等8大类突发应急管理事件,分别由相应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园区部门和街办各司其职,落实了“属地管理”“一岗双责”的职责要求,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三是应急值守更加扎实。切实加强园区和街道机关、公安、消防、学校、医院和国有公司等重点单位的应急值班工作,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确保24小时在岗到位,值班电话畅通,信息记录传递、重要情况及时汇报。
(二)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强
应急管理重在预防,抓在平时,针对园区应急工作总体形势和任务安排,重点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预防准备,全力保障园区发展的安全稳定环境。一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在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和专项委员会统筹领导下,开展常态化的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业企业、商贸行业、建筑领域、室内消防等关键场所全覆盖,即查即改、反复检查。二是全力做好防汛准备。西湖街道重新修订和完善了《防汛应急预案》,完成防洪大包围工程和相关防汛设施设备的安装更新,开展汛前检查整改,设置防汛指挥中心,加强各闸站协调配合,配强巡查和抢险队伍,并组织民防志愿者参加防汛抗灾演练,确保安全度汛。三是密切关注环境问题。在大力推进“263”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的过程中,密切关注主干河道水质变化问题,规范企业接管排放,加快整治长汀浜等园区黑臭河道。完成7家企业有机废气整治及2家化工印染企业的关闭验收,及时处置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和管控。四是积极开展信访维稳。由西湖街办牵头负责矛盾排查调处和信访接待处理,及时发现苗头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加强联动响应,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到位、管控到位,绝不造成重大信访事件和非访、集访情况,保障了“两节”、两会、汛期等重要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
(三)应急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应急管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必须筑牢应急基础。一是预案汇编得到有效落实。在区政府总体应急预案指导和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总八预”的预案体系,印发了《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应急预案汇编》,分发至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预案汇编指导性得到园区上下上一致认可。二是组建联动应急管理群。为了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应急响应,组建了园区联动联勤应急管理群。应急管理群由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及西湖街道党政负责人、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等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以及派出所、交警中队、城管中队、交管所等单位组成,共同负责城市精细化管理应急重大事件的上报、处理和执行等具体环节。园区应急管理群的建立,将显著提高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对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攻坚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薄弱环节、焦点问题,推动精细城管、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各方面再上新高度。三是开展应急避险宣传普及。在机关内部抓好预案学习和贯彻落实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推介。利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时间节点精准发力,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园区网站、政务平台、宣传栏等多种载体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应急常识进村居、进工厂、进学校、进家庭的宣教活动,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加强应急信息处理能力。发挥园区应急办综合协调职能,建立健全信息互通机制,督促各应急条线及时报送应急信息,重大问题第一时间汇报、第一时间处理。
上半年,我们虽然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急救物资和装备不足,特别是基层公共基础设施较差,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全覆盖的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完善建立;二是应急救援的社会认知程度不高,群众对突发事件危害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依然较为贫乏;三是应急救援能力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中的协调配合有待加强。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将围绕2018年应急管理工作总体思路,牢固树立联动共治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提高全民应急防范意识为目标,以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为重点,以强化应急值守、分析研判、预测预警、应急演练、宣传培训、卫生示范镇创建为主要内容,切实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环境。
1.扎实做好各类应急值班工作。认真落实机关单位和公安、水利、医院等重点单位的值班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和规范指导,落实领导带班、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做到值守到位、联络畅通、运转高效,坚定履行值守应急综合协调职责,全力确保园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持续开展。
2.积极推进应急联动体系建设。加强总体预案和各子预案的贯彻落实,及时修订完善。持续深化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信访处理、防汛抢险、交通治安等重点方面的日常监管和应急准备,将预案要求和平时职责有机结合,加强各单位间的联动响应,建设高效率、高水平,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管理体系。
3.着力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整合机关部门、企业、村和社区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用好公安、城管执法、消防、医疗等专业队伍力量,加大投入支持,提高装备配备水平,强化分类指导和专业培训,努力建设素质过硬的应急队伍;加强应急物资动态管理,确保应急物资可用性和完好率;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考核,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大力宣传典型做法和突出贡献单位、个人,并跟踪问题整改,充分发挥应急考核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
4.紧密关注重要信息预测预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信息联络机制和报告处理机制,加强基层、网络和行业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风险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的收集、分析和预测,及时落实防范措施,抓好排查和整改,主动化解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5.不断扩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围绕公共安全文化建设,广泛普及应急知识,大力营造部门协同、社会认可、公众参与的宣教氛围。充分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月安全生产宣传月、“9.18”防空警报试鸣、“11.9”全国消防日等时机,在公共便民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商贸集聚区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微信专版等,同时在干部培训内容中增加应急准备和处置的课程设置,增强广大群众和干部队伍应对处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