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2017专题> 武进区“阳光扶贫”在行动> 相关信息> 内容
古有刘备为寻访贤才三顾茅庐,如今武进区农业局为了寻求扶贫良方六探贫困村。2018年2月9日,为了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区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诸东海带队第六次来到西安村,与村委就深化扶贫工作进行探讨。
西安村主要经济来源为草皮种植。草皮种植虽然利润比种粮丰厚一些,但西安村与同在湟里镇的东安村经济增长情况等相比,还是较为滞后;而且受成本与技术限制,多年种草使土壤流失较明显,后续发展受限。
2017年,农业局与西安村实行结对帮扶,先后通过委派“第一书记”、帮扶低收入农户、量身定制高标准农田项目等方式,由点到面为西安村扶助贫困、发展经济。结对以来,为了实现低收入农户精准脱贫,四次深入农户家中,俯下身子为贫困户送关怀;为了规划好高标准农田项目,走进地头田垄,竖起耳朵倾听村民意见和心声;为了落实好高标准农田项目,察看施工现场,瞪大眼睛和施工监理方“吹毛求疵”。此外,水产、林业、园艺、农产品资源开发等条线先后深入到农户生产一线,指导工作、定制方案;“三大一实干”活动开展以来,农业局工作人员的足迹更是遍布了西安村的每个角落。
如今的西安村,整体面貌与一年前已经有了很大改变。泥泞坑洼的村道,如今都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村民出行方便了,田间产出运输顺畅了;荒废多年依然堵塞的沟渠,如今被修整一新,恢复生机,田地浇灌顺利多了;结对之初的17户低收入农户,如今大部分已实现脱贫,帮扶措施由救济扶助向防止返贫转变。诸东海局长在谈到扶贫时常说:“经济脱贫是第一步,精神脱贫才是扶贫的最关键。”农业局在帮扶西安村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从面上入手,宣传自力更生、劳动致富的乐观精神,以政策和项目营造村经济发展平台,促进村经济协调发展。这一系列的举措获得了村民尤其是低收入农户的认可和交口称赞。目前尚未脱贫的万某这样说:“我们家不过就是突然没了劳动力才有点困难。现在村里大环境越来越好,很快孙女也能毕业工作了,凭本事就能养活家人,到时候不用再为我们操心了!”
所以,农业局和帮扶对象对“阳光扶贫”有另一番解释:扶贫,就是把光明送到每一个角落,促使困窘者在温暖中苏醒过来,在阳光下激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