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规划局武进分局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武进分局紧紧围绕常州市规划局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引领统筹发展,科学开展规划编制
1、加强战略谋划,完成武进区发展战略规划。规划对接常州发展战略,为区划调整后武进新一轮城乡发展谋篇布局,合理确定了各镇及平台的规模结构、规划定位和空间布局。规划提出“升级、创新、转型、整合、彰显”五大发展战略,明确武进的功能定位为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长三角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苏南知名的创新创业高地、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示范区”,并对产业转型升级、效益提升、民营升级、东部整合、城区更新、乡村发展、三湖利用、土地整理、景观优化、服务提升、交通支撑等方面的具体发展路径作了安排。
2、完善规划体系,抓紧各镇总规、控规编制报批。在武进区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通过扎实调研、无缝对接和充分的沟通对接,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协调难等困难,全力攻坚湟里镇、嘉泽镇、前黄镇、礼嘉镇、洛阳镇、雪堰镇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工作。目前除嘉泽镇因行政区划原因暂未获批外,其余各镇总规均已获市政府批复。各镇总规编制过程中有机结合了乡镇建设现状、发展诉求,同时兼顾市、区重点项目落地推进,并妥善解决了大量老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对交通、用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诸多方面进行优化。
3、加速生态文明,完成了环滆湖地区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环滆湖地区的环境、区位优势,打造以生态涵养为基础、生态旅游为导向,集休闲度假、体育赛事、科普教育、观光农业、养生医疗、商务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环滆湖生态发展圈。
4、聚焦美丽乡村,完成《武进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导则(含试点)》编制。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武进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组织编制了武进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第一批试点村及示范村的美丽乡村规划,开展了《武进区湟里镇西墅村村庄规划》及《武进区雪堰镇雪东村村庄规划》两项村庄规划。
5、营造城市特色,编制了湖塘老街保护规划。通过对老街现状研究,规划设计方案采取部分保留、部分拆除的总体思路,力争实现提升改善环境的同时留存老街的风貌精华和历史记忆。
6、理清发展脉络,完成了《武进区2015年城乡建设发展报告》。范围从城区扩展到武进全区,通过收集翔实资料,强化对城市规划建设过程的动态跟踪分析。
7、推进控规修编,做好重大项目规划前期服务工作。做好控规编制、规划条件、各类红线出具等对接服务工作。共开展控规修改4项,涉及项目约30个(含永安河、今创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覆盖面积50平方公里。出具规划条件33项,各类红线36项,配合沿江城际铁路、常泰高速南延及苏锡常南部二通道、通用机场、水上机场等相关重点工程选址及方案等工作。
8、应对环境变化,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取得硕果。在历年编制完成《武进区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武进城区低影响开发专项规划》、《武进区中心城区防洪除涝规划修编》、《武进中心城区雨水管网及易涝区改造规划》等14项海绵城市建设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分局组织力量全力配合申报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最终武进作为县级城市(区)成功入围首批2016年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9、关注历史文保,不断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协调推进雪堰镇历史文化保护发展规划和杨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并配合推进杨桥申报历史文化名村等工作。
二、坚持依法行政,改革创新提升服务
深化“法治规划”建设和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不遗余力地持续推动管理创优和服务升级。
1、牢筑防线力行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积极配合“常州市城乡规划条例”立法调研和“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意见反馈。结合“七五”普法出台《2016年分局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多形式地开展法制教育培训,切实增强规划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2、注重细节力推管理创优。一是推行精细化管理,对市、区重点项目建立专项清单,对村镇项目建立了“三表一台账”:(项目月报表、批后管理节点控制表、遗留问题项目表以及集转国、流转项目台账),对照总规梳理,每月更新进度,及时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规划难点协调跟踪。二是电子审批不断完善。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将许可变更、规划核实等近30项管理事项增加纳入综合平台,实现规划审批全流程网上运行、网上留痕、电子归档,同步对以往审批项目进行数据补录,并完善项目电子档案评查机制,做到“一月一评查”,切实保障电子审批工作公开透明、规范准确。三是“四减”要求全面落实。扎实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印章、减操作工作,进一步优化“审、批分离”流程,强化审批时限控制。7月1日起全面启用电子印章。初步完成《规划服务指南》的编写更新。
3、城镇规划管理力促融合并进。一是全面实现村镇规划管理业务的平稳过渡,在管理平台、机制上真正实现“城乡一体”。7月1日起,村镇的所有新办项目全部实行网上报建,与城区项目在表单、程序、流程上保持一致。二是因地制宜,精准把脉。找准了规划依法行政和村镇项目推动的“结合点”和“切入口”,通过疏堵结合、分类办理,帮助各镇项目落地实施。三是着力提高乡镇规划管理人员水平,面向各镇分管镇长、建管所等不同层面有针对性地组织规划理念、管理要求、报建实务等相关培训,通过答疑解惑和互动交流,进一步明确了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新要求。
在管理创优、服务增效的基础上,分局2016年共核发项目选址意见书21份,用地面积110.2公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64份,用地面积261.8公顷;核发建筑类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12份,建筑面积361.9万平方米;核发市政类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份,管线长度7935米;另外还办理行政许可准予变更决定书27份,完成方案审查报告29份,施工图审查报告32份,组织方案评审会、咨询会6次,共计14个项目,审定建筑类方案61项、市政类方案106项。
4、加大监察力护规划刚性。一是积极做好住建部卫片图斑工作。对于2015年第二期被图斑督查监测的地块,迅速踏勘摸底,上报规划审批情况。对2015年第一期图斑项目进行了回头看,并对两期图斑项目违法建设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类。二是加强批后监管,按节点对132个建设项目实施了批后查验管理,面积659万平方米,核发《建设工程验线证明》75份;发现并处理建设项目变更、调整事项15起,向区城管局出具违法建设函告书4份;三是严格规划核实。共对99个项目进行核实,核实面积约337.7万平方米,均已办结。行政执法立案6起,处罚面积达25913.6平方米,均进行了涉案建筑价格鉴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强化基础支撑,加大平台保障力度
提升信息化平台。武进城区规划专题数据库建设及数据展示系统(一期、二期)预计11月底同步验收。该项目包含规划审批、规划编制成果、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等5个数据库,数据内容涵盖法定控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图等多项内容,形成覆盖全区(经开区除外)的规划管理和规划参考综合数据库,为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武进区地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获2016年中国优秀地理信息工程银奖;首次开展武进区地图编制工程,一举填补武进区域地图编制的空白。初步完成西太湖规划资源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开发建设,助推板块科学发展。扎实做好相关信息系统、平台的维护更新,完成城乡规划信息系统等维护280次,入库1:1000新标准地形图650幅,对2016年移动电子影像地图及规划专题进行了更新。
四、加强自身建设,塑造良好部门形象
突出党建工作,抓牢队伍建设,落实作风建设,从严廉政建设,全力打造“三知四有”、为民务实清廉的规划干部队伍。
1、机关文化凝聚人心。依托党建群团组织,创新利用各类载体,组织党员积极投身“两学一做”系列活动,先后开展“党员开讲一刻钟”、书香致远、书记赠书等支部学习;工会先后举办了以城市更新和摄影技巧为主题的规划沙龙,以“书香规划、悦读人生”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以“和美家风”为话题的道德讲堂,规划职工书屋从市级升格为省级;妇委会则在妇女节来临之际开展了“魅力女性,彩绘人生”创意涂色活动;分局青年也踊跃参加了汤圆义卖、“一袋牛奶的暴走”等各类公益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培育的是文化,提振的是精神,凝聚的是人心。
2、抓牢干部教育培训。年初即根据需要、结合实际制订了详尽的培训计划,全年开展各类培训30余项,鼓励干部职工提升学历、职称,创造交流轮岗机会,培养复合型、多面型规划人才,通过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
3、党风政风齐抓共管。持续优化党风,转变改进作风。不折不扣落实了“一岗双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丝不苟地执行了中央八项规定等规章制度,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廉洁自律准则》,要求每一位干部职工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积极配合市局完成2012-2016年度“三责联审”,通过警示宣传教育、明确廉政责任、完善风险防控等措施,筑好廉政“防火墙”。
4、加强宣传提升形象。共上报各类规划信息202篇,其中1篇专题信息被省、市录用,被市、区主流媒体录用稿件15篇次,发布常州晚报专版1期,政风热线专题直播1期,武进新闻网在线访谈1次,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规划工作成果,有效提升了部门形象。
2017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