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发展
(一)经济指标
1、重点任务指标: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入(工业、服务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项指标,全面完成区下达任务。
一般经济指标:新兴产业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农业增加值3项指标,完成区下达任务。
重点经济工作:企业股改、上市工作、服务业水平、科技创新工作、城乡居民收入、工业园区建设等,完成区下达任务。
(二)平台建设
2、中俄科技产业园设立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技术展示与转移中心、等离子技术江苏省总代理。明确产业方向,重点发展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深度合作机构1-2家。建立独联体国家院士工作站1个,2名专家常驻工作(3个月以上)。创建企业主体的技术中心1家。建立技术项目、专家数据库,技术服务、技术合作或转让企业3家。中俄产业园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授牌,创客空间授牌省级科技孵化器、省级大学生创业园。
3、军民融合产业园建立军工信息数据库,与2家军事院校(机构)确立合作关系,授牌常州市军转人才缓冲基地。
(三)产业转型
4、产业培育:电光源(LED)、光热、汽车零部件、健康养老、红木制品、浅刻微雕等特色产业培育,开展协会活动,促进优势产业集聚。
5、股改上市:促进东仕豪、康普瑞、苏润3家股改,争取1家完成股改,立华牧业实现创业板上市。
(四)项目推进
6、中瑞电子、康普瑞汽车空调、汉德威镀膜、志高光伏等市、区重点项目的开工情况、形象进度、资金投资等按要求完成。
7、开展大喜来文化创意园、立华牧业总部、亚邦总部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8、完成招引投资5000万元、1亿元、2亿元工业项目各1个、3亿元以上项目1个,完成注册资本、实际到账外资2000万美元项目1个。军民融合孵化加速项目3个。
二、财税与投融资
1、提升公共财税收入、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含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3项指标的总量、增量和增幅。
2、引进基金1个,设立并实际运行产业基金。
3、资产管理规范清晰,改制企业确权不低于50%,经营收入增长10%以上。
4、投融资平台提升,公司资产规模不低于20亿元,现金流占资产规模50%,力争公司等级达2A级或区级平台公司注资提升。
5、改善融资结构,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三、城市建设
(一)规划编制
1、完成镇总体规划编制,完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工业园区、生态廊道、街道立面改造等专项规划与设计。
(二)基础建设
2、长虹高架-龙江路高架互通改造、长虹西路快速通道建设。
3、湖滨路、聚湖西路(淹城路-湖滨路)、东宝路(横溪路-杉木路)、滆湖西路(镇界-淹城路)、大通西路(镇界-湖滨路)、春秋路等项目建设;师源路、漕溪路、卢丁路等道路的改造提升。
(三)城市改造
4、拆迁安置:高架互通改造、长虹路快速通道、滆湖西路(镇界-淹城路)、东宝路(横溪路-杉木路)、大通西路(镇界-东龙路)、聚湖西路(淹城路-湖滨路)、工业园区、竹园地块等项目。
5、老小区改造:教工宿舍、灯泡新村、府东新村等。
6、菜场路、大通西路西段、东龙路白家段、牛塘新园南侧道路等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竹园小商品市场改造。
7、湖滨路、大通西路主干道景观与立面改造。沿老武宜运河、沿高架整体改造成特色亮点工程。
8、巩固堆场整治成果,落实长效管理。
(四)农村与土地三项制度改革
9、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农村产权交易、农村集体资产确权颁证、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
10、开展竹园片区棚户区改造。
四、城市管理
1、集镇区停车场、公共厕所、夜排档疏导点布局与建设。
2、开展沿运河、高架、高速及联结西太湖道路“三沿一联”周边环境整治提升。
3、加强住宅小区环境管理。
4、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措施,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推行路长(段长)制。
5、严格管理,加大“两违”治理力度,杜绝新增案例,历史存量积案减少50%。
五、生态治理
(一)绿色产业体系建设
1、落实省“263”专项行动要求,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化工企业数量,按要求落实2017年城市主城区重污染企业关闭搬迁改造工作。
(二)河湖环境治理
2、建设各类污水管网16公里,提高污水接管率;建设污水提升泵站。
3、完成河道清淤“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镇级村级河道河塘清淤疏浚任务;完成周桥浜、红旗河、跃进河的整治工作;主要支流支浜实行河长制。
4、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果,落实长效管理。
5、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三)土壤资源修复
6、做好关停搬迁企业土壤检测工作,分批分类进行土壤修复;配合区做好亚邦收储地块环境修复及既有建筑工业园区化改造工程。
(四)大气污染防治
7、完善重点工业企业的VOCs监测监控系统,2017年开始安装VOCs在线监测仪监测试点工作。
8、对餐饮服务项目进行管控,严格准入,在餐饮业推广使用高效油烟净化装置。
9、完善秸秆禁烧网络建设,加强秸秆综合利用。
(五)生态绿城建设
10、京杭运河沿线生态绿城建设。
11、实施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工程,完成环滆湖植树造林工程。增加堆场及畜禽养殖整治土地的绿化覆盖。
12、规划武宜运河郊野绿色廊道建设。
13、提升湖滨路、大通路、东龙路、春秋路、聚湖路沿线景观。
(六)水利防洪工程建设
14、建设骨干河道两侧防洪挡墙10.34公里,沿线建设27个排涝站、8公里污水接管等小农水工程。
15、推进新孟河牛塘枢纽工程建设。
六、民生事业
(一)改善民生基础
1、完成片区学前教育布局,规划牛塘中心幼儿园异地新建。
2、推进片区中小学规划布局,争取年内启动牛塘初级中学异地新建,牛塘小学、卢家巷实验学校的扩建。
3、提升片区卫生服务能力,深化牛塘卫生院医联体建设,启动卢家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
(二)优化公共服务
4、做好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入学工作。长虹幼儿园引入品牌经营管理。
5、镇、村两级图书室提升改造,实现全镇范围内图书通借通还,在卢家巷建成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室。
6、巩固提升“10分钟体育健身圈”,完善村(社区)居民健身设施,2-3个社区新建标准灯光篮球场,深入开展社区天天乐。
7、推进健康颐养特色片区建设:做好一个规划;引进养老企业,形成多层次服务中心;设立2-3个社区养老服务点(日间照料中心),形成多种养老方式样板;开展健康产业招引,形成产业集聚;开展养生孝道文化建设。牛塘颐养园引入品牌运行管理。
七、平安法治建设
1、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加强源头控制,探索调解、化解新方式、新模式,创建可复制、可推广的综治牛塘模式。
2、强化初信初访工作,做到每起镇级以上信访件,初信初访情况均可追塑。杜绝发生区级以上群体性集访、极端个案发生,严控赴省进京越级非正常上访事件发生。
3、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监管工作,杜绝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杜绝发生重大环保事件。
4、组建成立牛塘镇消防中队、交警中队。重点改善湖滨路、东龙路等主干道路交通秩序。
5、提升政府应急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八、党的建设
(一)加强思想建设
1、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每2月集中学习一次,主要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政治、重点业务、廉政教育。
(二)加强组织建设
2、加强镇、村(社区)班子建设。
3、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基层(含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
(三)加强队伍建设
4、加强镇村后备干部培养。
5、实施村组长、妇女组长轮训。
6、加强企业家、技术人才团队建设。
(四)加强廉政建设
7、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加强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三重一大”集体决策项目化;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加强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规范化监督项目化;深化“八项规定”等作风新规的贯彻落实,持续纠正“四风”;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加强日常作风效能建设,加大执纪问责力度。
(五)加强品牌建设
8、牛塘新印象、书香牛塘、菁采工程、全民公益、牛塘人脉圈、匠心打造、和美家文化等品牌建设提升。
(六)人大、政协工作
9、人大、政协重大课题调研,开展重大问题、热点问题问询质询。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