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体育局2016年度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33146/2017-00008
主题分类: 体育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体育局  
产生日期: 2017-01-07 发布日期: 2017-02-1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体育局2016年度工作总结

相关阅读:

体育局2016年度工作总结
 

武进区体育局2016年度工作总结

   

    2016年以来,区体育部门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增进体育民生福祉”为指引,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目标,按照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积极落实、扎实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16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力推进群众体育工作

以深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服务功能为抓手,不断加大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力度,全力打造武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升级版。

1.强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保障。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格局,下发了《2016年武进区全民健身工作要点》,为群众能够得到更多更好、便捷普惠的公共体育服务提供政策保障。在去年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达标率100%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并把“公共体育设施维修服务”和“创建省级青少年足球校外活动中心”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2.优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布局。科学规划,加强协调,大力支持全区各镇新建室内现代化体育设施,推进区重点项目横林镇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预计年内对外开放;前黄镇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对外开放。继续做好乡镇多功能运动场的申报和市级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的创建工作,提升改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个,新建小区体育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全区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率达97%以上,并对已开放的学校进行提档升级。

3.健全基本公共体育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区、镇体育总会的作用,鼓励、培育、发展镇级特色健身团队和村(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提升体育社团规范化、实体化、市场化发展的能力水平。不断探索“武进模式”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新途径,完善培养、晋级机制,全区共有46名指导员参加了省级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300余人参加常州市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轮训;250人参加6期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20人参加2期全区广场操舞、排舞指导员培训。同时,积极筹建电子竞技协会,做好太极、篮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协会的换届改选筹备工作。

4.完善公共体育赛事活动体系。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承办2016国际龙舟联合会世界杯、2016-2017年度全国女排联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西太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全国女曲锦标赛、全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启动仪式、欢乐跑·中国10公里锦标赛常州站、鲤王杯全国钓鱼比赛江苏站、无锡渔展杯全国千名店长钓鱼比赛等省级以上活动和赛事10次,举办区级各类赛事活动35项(次),各镇举办各类赛事活动300余次,以体育社团为主的公共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5.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水平。区健身广场充分利用“医保健身一卡通”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渠道的体育健身途径,并推行免费国民体质测试的健身消费政策,实现了财政资金投资建设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组织“科学健身大讲堂”8次,听课群众达1000余人次,同时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传授科学健身知识。由区场馆管理中心运营的区、镇全民健身中心开展免费国民体质测试5000余人次,并开具运动处方指导科学健身。

(二)切实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以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积极输送为重点,以加强竞赛管理为抓手,强化教体结合,提升我区竞技体育工作的发展内涵。

1.省运动会备战工作有序推进。今年是省运会19届周期的开局之年,立足于组建队伍和全面备战,以市队区办曲棍球、市区联办女子足球、男女篮球、赛艇队为重点,通过与市运动学校、市少体校和市军体校加强联系、组织市级教练员深入学校及有关竞赛场地等手段,积极做好选材和输送工作。

2.校园足篮排球发展态势良好。在前两年成功举办足球、篮球校园联赛的基础上,今年又将排球列入联赛项目,比赛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赛程贯穿全年。与区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常州市武进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校园足球氛围,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举办足球守门员教练员培训班,全区30多所学校50多名教练员参加了培训。常奥、奥普迅、喜悦三家足球俱乐部与我区近20所学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办队的尝试,选派了20多名专业教练员进入校园,使我区学校足球业余训练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各级各类体育竞赛组织有序。承办了第八届全国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夏季训练营暨2016年“古威域斯”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全国13个省(市、区)共35个单位、50多支队伍、600多名领队、教练员、裁判员和运动员参加,创下了曲棍球后备人才基地夏季训练营和青少年锦标赛的新纪录。组织200多支队伍3800多名运动员参加市级比赛,共获得金牌102枚、银牌58枚、铜牌178枚;与区教育局联合举办14项21次比赛,共有500多支学校代表队6000多名运动员参加;16名运动员参加江苏省县组田径比赛,夺得5枚金牌、6枚银牌和3枚铜牌,获得团体总分147.5分,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六,连续24年保持该项赛事第一赛区前八名,为武进的竞技体育赢得了荣誉。

4.基地训练保障工作扎实有效。武进曲棍球训练基顺利完成里约奥运备战工作,江苏女曲有3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集训,其中2名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奥运会。基地成功承办了2016年全国男子曲棍球联赛、2016年全国女子曲棍球锦标赛,并协助中国曲棍球协会完成了全国曲棍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工作。江苏女曲基本完成全年比赛目标任务,获得2016年全国锦标赛铜牌、2016年全国女曲超级联赛第二名。

5.业余训练队伍建设不断夯实。继续贯彻执行《武进区中小学招聘优秀业余训练教练员补贴发放实施办法》,共有6所学校招聘了曲棍球、田径、举重等7名优秀教练员,学校业余训练教练员队伍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与区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田径教练员和篮球裁判员培训班,还与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周家巷小学合作创办了市运动学校举重、摔跤训练点,为我区重竞技项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持续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紧紧围绕全区体育工作大局,立足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努力推进体育产业各项工作。

1.突出政策宣传加强企业培育。积极向从事体育产业的企业推介扶持政策和措施,协助相关企业做好省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申报服务工作,通过严格筛选向上报送10个申报项目,其中8个项目经市级评审被列入推荐名单、3个项目入围省实地考察名单、2个项目列入省公示名单。在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政策带领下,民间资本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持续增加,作为省内首个四季滑雪场的雪堰龙凤谷滑雪场投入试运营。

2.申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围绕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与江苏省现代体育产业研究服务中心和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合作,对武进区体育产业发展进行规划,研究武进区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思路、发展定位与目标、重大战略与主要措施以及实施保障等,并于9月份接受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专家组的现场评估考察。

3.深化营销理念加强彩票管理。大力提升各彩票站点的专业化、组织化、规范化管理程度,通过科学增布网点、突出服务质量、建立考评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塑造良好形象等方式,不断提升体彩工作效能,稳步拓展体彩销售业务,保持健康稳步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完成体彩销量4.47亿元,同比增幅超过5 %,继续保持全省县区级前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

我区体育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体育健身的水平还不高。二是区少体校仅有小学和初中,高中分散在各个学校,训练难以集中,高中阶段训练水平下降较为明显;三是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政策、人才和项目等保障体系也不够完善。

三、2017年主要目标和工作思路

2017年,武进区体育局将以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力度,全民健身的设施、组织、活动、服务实现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转移;以争创新一轮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目标,完善竞赛训练体系,优化运动项目布局;以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为动力,顺应市场需求,培育体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产业持续增长。

(一)群众体育提质

1.巩固和扩大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成果,丰富公共体育服务内涵,创造多元设施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

2.加强群众体育工作制度建设。从基层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扶持政策、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措施。

3.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事务的有效途径,发挥体育社团、媒体、中介的积极性,吸引社会资金对体育的投入,全年开展区级群众体育比赛(活动)40项(次)

4.构建体质测试服务网络。加快推进体质测试平台建设,以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主体,镇(街道)国民体质监测站为基础、流动监测车为补充的国民体质测试和运动健身指导网络框架基本形成。

5.积极指导各单项体育社团开展工作。区体育总会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体育社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6.抓好体育社团发展和创A工作。争取发展单项体育社团1-2家, 新增3A级体育社团2-3家。

7.以镇、区域板块和单项体育社团为依托,以西太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这一自主品牌赛事推广为范本,推动群众体育赛事品牌化、市场化进程。

(二)竞技体育提优

1.以创建建设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抓手,完善人才培养、输送机制,从而推动体教结合工作的不断创新。

2.落实国家足球改革工作精神,组织开展业余足球、校园足球联赛,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共同制定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意见。

3、开展“曲棍球项目进校园活动”,将初中生女子曲棍球比赛纳入市、区各级竞赛;继续承办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为我区学校参加全国曲棍球竞赛提供良好的参赛平台。

4.曲棍球基地继续做好江苏女曲集训、国家队、兄弟省队冬训及国家级曲棍球赛事保障工作。

5.承办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女排联赛等重大赛事,不断提高大型赛事的承办质量。

(三)体育产业提速

1.做好“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相关工作,切实做好区内体育产业项目的扶持、引导工作。

2.深化体彩管理、营销人员服务理念,优化常州经开区站点布局,提升业务能力,促进体彩销量增长。

3.积极协调推进武进(西太湖)体育中心项目。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