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区文广新局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武进的总体目标,牢固“践行五大理念,实施五大工程”的主题,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上来,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常州市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决战之年,文广新系统以服务市、区中心工作为重点,完满完成各项任务。
(一)全力筹办市民艺术节活动
2016年的市民艺术节以“日出阳湖·风雅江南”为主题,有包括展演、展示、比赛、阅读推广在内的共40余项活动,活动数量较去年增加了1/3,艺术节开幕式于9月4日在淹城东门广场隆重举行,调龙灯、阳湖拳、舞青狮等10个非遗动态类项目,象牙浅刻、横山桥百叶、湖塘剪纸等20多个非遗静态类项目也集体亮相,吸引了千余名市民朋友到场观看。随后,各项活动相继举行,在全区掀起一浪又一浪的群众文化活动高潮。其中,区文化馆新馆小剧场从9月5日开始,连续推出了25场各类戏曲演出及比赛,让全区千余名戏迷票友大快朵颐,也将文化馆新馆的氛围炒热了起来。由区文广新局和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教育名师回报社会专场讲座”则受到了全区广大家长和青少年学生的追捧,3场讲座场场爆满,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首次推出的“美好武进舞起来”广场舞蹈大赛则吸引了全区16支队伍350名舞者登台斗技,随后的常州市原创广场舞大赛也在新天地水上舞台展开角逐,最终湖塘镇舞蹈队在市、区两级比赛中都勇摘桂冠,也在区内刮起了一股广场舞旋风。由各镇、街道、开发区负责实施的业余群众文化团队展演、锡剧折子戏专场巡演,共在全区各地演出近50场,观众达5万人次。此外,还有第二届武进国际藏书票博览交流会、“阳湖书韵”青少年书法精品展、“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杯”农民工技能展示、歌手大赛,武进区中小学生器乐比赛等等,所有这些活动让全区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新老市民在接受全方位艺术熏陶的同时,又能充分展示自身的靓丽风采和艺术才华,在宜人的金秋时节享受到了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二)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全力配合市级创建。一是区级设施提档升级。9月4日,区文化馆新馆正式开馆,馆内设有400㎡的小剧场(百相阁),100㎡的非遗展厅及1个陈列室,2个报告厅,3个排练厅,3个名家工作室,4间活动室,10间教室和培训室,可以同时容纳上千人在馆内活动和培训,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二是继续补足基层短板。进一步优化综合文化站年度考核细则中群文部分的考核内容,下发镇2016年度(街道、开发区)文化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积极推进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了全省推进行政村和社区开展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报送工作;积极申报全省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示范区,大力推进农家书屋与区图书馆通借通还工作。三是积极借鉴周边经验。先后2次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和基层文化站长分赴浙江省余杭区和嘉善县开展考察交流活动。重点学习借鉴两地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基层文化站(室)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2、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截止10月底,周末文艺汇演为群众献上33场精彩演出,锡剧团、凤凰艺术团开展送戏送综艺节目下乡均达180场,农村电影“2131”工程在全区各地免费放映电影3360场,阳湖大讲堂举办12期,流动图书服务开展122次。此外,我局还举办或承办了“武进天工——首届武进工艺美术精品大展”、“紫气东来 圣旨驾到——徐州圣旨博物馆馆藏圣旨精品展”、“第四届市民艺术节暨‘怡建杯’江苏省第九届旅游门券收藏展”、第二届国际藏书票博览会等一系列影响较大的精品活动。
3、阵地服务普惠群众。截止10月底,区图书馆外借图书29.1万册,到馆28万人次,具有图书自助借还、微信移动服务、检索精准定位、图书开放采购、活动网络管理等五大功能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已基本成熟,社会反响良好,首个24小时智慧图书馆(阳湖书房)预计11月份对外开放;区文化馆开办春、夏、秋3季免费培训班,共开设交谊舞、书法、国画、摄影等20个专业72个班次,培训11000多人次,场馆活动15000多人次,继续在3个社区开设公益性培训,培训总人数达3000人次;区博物馆接待游客25万人次,开展大型展览活动18次,在福建厦门博物馆、三明博物馆举办“指尖上的非遗——常州徐氏三刻艺术精品展”系列活动,取得良好反响;恽南田美术馆举办12次各类展览,参观人数达1.1万人次,晓园艺术馆接待游客3.6万人次,名人馆接待游客5.4万人次。
(三)行政服务条线监管优质高效。
1、全心服务广大业主。依法审批各类行政许可事项,截止10月底,文广新局窗口共办结各类行政许可事项158件,无一例被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无因具体行政审批行为不规范而引起的行政赔偿。“三合一”平台操作规范,提前办结率100%,无违纪违规行为。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先照后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抄告领照信息75条,其中已办理或正在办理文化许可证的达45条,办理率达60%。顺利完成新闻出版条线各项年检工作,我区320家印刷企业、220家出版物发行单位通过年检。
2、不断规范市场秩序。2016年,我局市场管理工作狠抓突出问题和重要节点,先后开展了“护苗2016”、“净网2016”、“秋风2016”、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等多次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经营行为。认真做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注重每一个细节,确保文明城市测评不失分。黑网吧取缔职能转变后,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努力探索黑网吧整治联动机制。据统计,截止10月,共出动执法人员3320人次,检查网吧586家次,印刷企业125家次,歌舞游艺娱乐场所310家次,出版物经营单位86家次,黑网吧153家次,其他160家次,受理群众举报50余起,处理举报率达100%。立案查处各类违规经营行为26起(其中网吧接纳未成年人3起、未实名登记9起,无证书店1起,无证音像3起,损坏文物1起,黑网吧8起,收缴电脑设备250余台),已结案22起。
3、积极服务产业发展。完成中央和省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申报,共有捷成华视网聚、万达影城等5家企业完成了省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有同天、灵通、超凡等6家企业完成了省级现代服务业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有淹城春秋乐园、环太湖艺术城等4家企业完成了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申报,嬉戏谷项目完成了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的申报,灵通公司完成了“国家文化科技支撑计划”网上申报等。积极配合宣传、科技、商务等部门,先后组织开展2016年文化科技创新项目、市文化产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项目贷款等的申报工作和第四届中国江苏创新创业大赛、省紫金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同天杯第三届常州文化创意和设计大赛等活动的宣传推介协调工作,以此契机开展产业链对接、争取融资扶持。切实履行凤凰谷大剧院监督管理职能,依照委托经营管理合同,对固定资产、设施设备、物业管理,以及大剧院演出、业绩等加强监管、服务和协调,完成了凤凰谷大剧院第三经营年度考核及固定资产清点、台账整理、核实工作。继续做好环太湖艺术城项目的推进服务工作,积极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做好省第二届国际艺博会的筹备协调工作。
4、全面推进遗产保护。文物保护方面,做好文保单位的日常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按照市普查办的统一布置,基本完成历时4年的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完成全区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收藏情况摸底,按标准程序建立了管理档案。完成李公朴故居二期修缮保护工程和李公朴生平事迹展览馆布馆工作,启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诤故居、钱一本墓园的修缮保护工作,配合市文物局首次启动太湖水下考古工作,并妥善处理各类文物突发事件50余起。非遗保护方面,做好省级非遗项目阳湖拳的经费补助申报和省四批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的核定工作。做好市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报、市级非遗项目专项资金考核及市级补助经费的发放工作。组织专门人员,开展濒危项目回民马灯的抢救性恢复工作。制作发布两期非遗工美类项目微信展,举办武进区剪纸作品“丁敏师生展”。召开2016年度非遗保护工作会议,发放2015年度保护经费共19.6万元,并增补27名区非遗第四批传承人。
5、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安全播出方面,坚持每天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重要保障期(2016年度安播重要保障期共计30天,其中春节7天、全国两会13天、G20杭州峰会3天、十一7天等)的“零报告”工作,做好安播中心机房的监测设备的日常监管、维护检修和预警信息处理等工作,全年维护维修监测设备8次,安全播出继续保持“零事故”。文化市场方面,开展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培训,落实企业主体安全生产责任,签订各类文化市场安全生产责任书300余份,指导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开展歌舞游艺娱乐场所、网吧、印刷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进一步明确经营单位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求各单位建立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并以制度来促进单位(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系统内部安全方面,完善安全工作月报制度,每月全局会议上各部门负责人都要对安全工作作专题汇报。同时,严格落实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每月一次和重大节日前对重点单位的安全例行检查工作。全面开展老楼危楼排查工作,彻查安全隐患,不留死角。
二、2017年工作思路
当前,全国上下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武进作为全市文化发展的排头兵,将当仁不让的肩负起在全省创示范、全市当尖兵的重任。为此,2017年起,我局决心以国家级示范区标准为目标,在五个方面作重点突破:
(一)全面推进设施建设
在城区,加快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通过整合或租用等形式,在城区设立若干小型图书馆作为分馆,在闹市区及即将新建的境内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地区设立24小时自助借阅点,方便群众借阅并提升全区文化氛围(2017年争取建成2个图书分馆和3个24小时自助借阅点)。积极争取扩建武进博物馆,将现有馆舍向南拓展扩建,以满足展览、社教等功能。在基层,至“十三五”期末,力争全区镇级文体活动中心均达到2000平方米。全力推进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争取2020年全部达标。大力加强村(社区)图书室及农家书屋建设,探索将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延伸至村(社区)一级。
(二)精心打造文化品牌
在继续做精做优市民艺术节、锡剧节等一批已具有较大影响的大型品牌活动的同时,2017年正式推出全民读书月系列活动,依托公共图书馆主阵地,策划多种多样、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在全区营造“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氛围,致力于将该活动打造成为我区另一特色活动品牌。此外,通过拓展服务项目、推出精品活动、提升服务水平等多种举措,盘活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书画院、藏书票馆等现有区级文化阵地,每个阵地打造一个得到百姓广泛认可的优质服务品牌。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支持参与文化建设,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再创出一批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典型。同时,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打造具有影响的活动品牌。
(三)不断加强监管力度
文化市场方面,行政审批监管更加公开透明,积极响应简政放权要求,认真落实放宽市场准入,更加完善审批流程机制。深入探索整治“黑网吧”等突出问题的有效办法,强化日常巡查,加强对中心城区、集镇区等区域,法定节假日等节点,对主要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黑网吧”、“黑歌厅”、“黑游戏”等场所进行专项整治。探索建立区文广新牵头,公安、电信、市场监督、城管等部门及所在镇、街道共同参与的无证照经营行为查处取缔联动机制,共同做好无证照经营行为的查处取缔工作。文化产业方面,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类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的一系列产业政策,把优惠政策用好用足。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降低准入门槛,减少审批环节,主动提供服务。继续推进各级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申报工作,助推境内文化企业快速发展。做好各类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加强对大剧院的服务和监管,并全力协助企业推进环太湖艺术城项目建设。
(四)全力提升队伍水平
优化阵地服务型队伍结构,对区级文化单位的基础型、骨干型人才队伍进行培养和扩充。争取增加图书馆等窗口单位人员编制,缓解人手紧缺问题。重点加强区锡剧团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7月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精神,以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彻底解决我区锡剧人才青黄不接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基层队伍水平,按照省委办公厅49号文件及市委28号文件要求,积极推动为每个行政村(社区)配置一个政府购买的宣传文化公益岗位工作。
(五)高度重视遗产保护
加强境内各级文保单位的管理保护和修缮升级,坚持文保单位日常巡查,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网络体系,发放《关于履行文物保护责任的告知书》,明确文物保护职责。进一步完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划定文物两线(保护范围线和建设控制地带线),完善文物记录档案。全面完成我区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继续配合市文物局做好太湖水下考古工作,加快推进王诤故居、钱一本墓园修缮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文物宣传工作,妥善应对各类文物突发事件。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传习所“三位一体”保护体系。继续深入挖掘武进境内非遗资源,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