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城管局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区城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大力弘扬“事事当争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阳湖精神,以深化“六大城管”建设为主线,攻坚克难,奋勇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城管工作良好开局。
一、整合资源,突出重点,长效管理争先进位
1.梳理调整考评区域。与市监督指挥中心沟通协调,暂缓对湖塘镇、高新北区范围内三级区域的考评(约15.89平方公里,主要为涉农、待拆迁及基础薄弱区域),新增南夏墅街道、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西湖街道)范围内约16.8平方公里考评区域。
2.逐步理顺体制机制。一是与湖塘镇、高新北区对接联系,就长效管理工作职责进行细化明确,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责任。二是与湖塘镇、高新北区、牛塘镇、绿建区沟通协商,由我局派驻城管中队负责人,实现城区城管队伍高效联动。三是与经开区加强协调对接,就长效管理方面责任主体、整改落实、日常管理等方面工作达成一致意见,制定一体化操作方案和工作机制,将经开区三街道全面纳入我区一体考评。
3.全力攻坚重点问题。对市委督办的三个重点问题高度重视,全面加强监督协调。牵头湖塘镇、南夏墅街道完成大学新村夜排档整体搬迁工作,新建大学新村夜排档疏导点成为市容管理新亮点。江苏理工学院周边乱设摊问题、经开区五益市场周边市容秩序问题得到全面整治,市容环境改善提升。
4.推动城乡同步提升。一是深化城乡市容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对2015年度各乡镇申报的24个项目进行验收,创成15个区级示范点,对2016年度申报创建的68个项目开展督查、指导。二是完善现有镇村长效管理考评机制,实现暗访、督查、明查“三位一体”,加大考评力度。截至目前,共检查集镇216个次,村庄家园324个次,发现问题1781个。
二、立足本职,常抓不懈,主责主业提标创优
1.市容管理牵头抓总。一是深化“931”环境综合整治接续行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联合相关部门按时序开展各项整治。截至目前,大通河清淤工程、停车场改造工程已全面完工,南运河节制闸工程即将竣工,户外广告整治、老旧小区整治等其他项目正有序推进。二是牵头湖塘镇、高新北区、牛塘镇、南夏墅街道开展示范路、示范社区创建。府南社区争创省级示范社区,卢家巷社区、学府家园社区争创市级示范社区,东桥南路争创市级示范路。三是优化城区交通秩序。完成公共自行车一期项目5个售卡亭、137个站点、3800只锁车桩、3000辆自行车及1个综合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建设,目前日借用量约1.5万辆次,单日使用率在全国排名领先。四是牵头开展城区市容环境整治“百日会战”行动。对中心城区(东至常武路、西至武宜路、南至延政路、北至广电路)范围内17条主次干道实行精细化管理,打造样板,以点带面促进长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2.广告管理提档升级。一是加强城区户外广告规范设置。与区法制办对接,制定出台《武进区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设置管理暂行规定》。二是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完成延政路、府东路沿街店面字幕式电子显示屏整治,武宜路、府南社区户外广告整治。三是助力“淹城5A级景区”创建,打造景区及周边户外广告新亮点;开展城区公交站牌及四季青服装城等商业综合体户外广告整体改造,提升城区户外广告品位形象。
3.环卫管理规范提升。一是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城南大型转运站建成并投入使用;马杭、十里等4座小型转运站完成上箱机构改造;降子、中凉等9座转运站建成视频监控系统;定安中路转运站改建公厕、新城南都公厕改建环卫工人休息点项目全面完工;城区50座公厕统一浇筑无障碍通道;卢西填埋场整治工程全面竣工。二是完成新一轮清扫保洁招投标。按照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作业模式,择优选拔10家作业单位负责城区环卫保洁,道路机械化作业覆盖率超85%;借助精细化作业监管平台,对城区机械化作业车辆出车情况、行驶速度、作业时段进行全面监管,监管标准和作业标准与常州市区完全一致。三是推行生活垃圾直收直运。试点城区机械化收集车辆生活垃圾直运绿色动力,现日直运量约60-70吨,有效减轻转运站压力,提高生活垃圾转运效率。四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规范处置。在御城、新城公馆等8个小区试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完成万达小区分类岗亭设置。持续加强生活垃圾规范处置,全年全区共产生生活垃圾39.3万吨,其中27.1万吨用于焚烧发电,12.2万吨进行安全填埋,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4.渣土管理更加规范。一是加强工地源头监管。提升工地出入口设置标准,工地出入口设置自动洗轮机、沉淀池、警示牌,进行道路硬化,并要求有专人负责车辆冲洗。二是推进轨道交通特色服务。对城区11个轨道交通站点实行“一对一”特色管理服务,在聚湖路站等7个站点安装监控探头,对专用运输车进行密闭改装。三是统一规范车辆运输。城区236辆渣土运输车符合“七统一、一必须”管理要求;51辆装潢垃圾运输车落实“六统一、两必须”管理规定。四是推进建筑装潢垃圾资源化处置。源头上在住宅小区实行定点收集;途中加强运输监管;终端上与春秋华城公司合作,实行资源化处置,2016年,共清运并资源化处置建筑装潢垃圾8万吨。
5.执法管理到边到底。以春季专项整治、夏季市容整治、“百日会战”等行动开展为抓手,全面开展执法管理工作。一是开展建筑垃圾整治。督促整改路面抛洒滴漏问题1591次,查处违规渣土运输车83辆。二是开展户外广告整治。拆除不规范、破损广告6万平方米,拆除破损高炮版面1.4万平方米,修复破损广告250余处。三是开展餐厨废弃物整治,对辖区570家签约餐饮企业开展不定期检查,累计查处擅自收运案件68起。四是开展“两违”整治。截至目前,共抽查发现全区新增“两违”126起,立案查处38起。
三、加强融合,改革创新,社会影响持续扩大
1.媒体宣传大力深化。持续加大局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宣传平台建设,密切与省、市、区级媒体沟通联系,全年共在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常州日报、常州晚报、武进日报发表文章37篇,在市、区门户网站发布信息636条,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161篇。
2.部门协作继续加强。一是联合区总工会、红十字会对城区11个环卫工人休息点进行提档升级,建成环卫工人“爱心驿站”。二是完善“城管+公安”联勤联动机制,在万达、乐购设置屯兵点,合力解决各类民事纠纷60起,劝离占道经营130起,查处餐厨违章10起,整改广告违章100余次。
3.公众参与全面扩大。深入开展“城管六进”活动,加大法制宣传、咨询投诉、城管找差等活动力度,截至10月,累计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0场次,接待群众500余人次。
4.信访提案积极回应。一是充分发挥“83812319”热线桥梁纽带作用,截至目前,累计接听电话33756个,处理问题20634件,办结20558件,办结率99.63%,深受群众好评。二是做好信访答复工作,全年共答复各类信访280件,网络舆情22件。三是高质高效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累计办理答复人大建议、政协提案20件,跟踪办理2015年B类人大建议、政协提案3件,实现答复率100%、满意率100%。
四、提振作风,落实责任,队伍建设固本强基
1.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一是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要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现规定动作到边到位,特色活动创新创优,并承办区级机关工委“两学一做”情景式党课,受到广泛好评。二是深入开展“党员义工365”、“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持续打响“城管365 服务每一天”服务品牌。
2.队伍建设全面加强。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激发干事创业激情,组织开展竞聘上岗,选拔35名优秀干部走上中层职位。广泛开展城管讲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业务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履职能力,全力打造干部职工能力提升平台。
3.日常管理从严从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作风建设有关规定,制定出台《区城管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考核细则》,全面推动“两个责任”项目化管理;进一步明确纪律,强化作风。持续增强绩效监督管理力度,全年共开展廉政主题宣传教育10次,明察暗访12次,口头教育15人,约谈20人次,处理违纪案件1起。
4.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以“星级中队”创建为抓手,全面深化队伍规范化建设;举办全区城管队伍队列会操比赛,以赛促练,展现规范化建设成果;积极参加市城管队伍规范化建设评比,执法大队一中队、湖塘中队成功创建市级“十佳中队”。
2016年,通过全局上下共同努力,我局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城市长效管理成绩不理想,全市排名依旧靠后,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清理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仍显薄弱,由于规划选址、用地等问题制约,城东转运站迟迟无法落地建设、公厕脏乱差等问题依旧凸显;部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还需要进一步激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