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们农经站紧紧围绕区农工办、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继续秉承农经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贯彻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创新方法,提高工作效能,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一直是农经工作的核心工作。为了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组财务行为,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为根据武委农[2017]19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我们农经站针对全镇制度管理;村、组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设、运行情况和“三资”信息化监督情况;全镇各村的村、组货币资金管理;预(决)算管理;村级资产台账;票证管理;档案管理;财务收支;往来情况;债权、债务问题以及财务公开等工作逐个村作了检查。通过检查全镇2016年预算收入为1741万元;当年实际到账收入为1713万元;2016年预算支出为1917万元;当年实际支出为1884万元;应收款项总额为9946万元,其中所属单位欠款1736万元;外单位欠款7606万元;个人欠款202.32万元;其它应收款402万元。全镇应付款项总额为5974万元,其中向外单位、个人借款1296万元;向所属单位及个人借款2897万元;其它2897万元。2016年初债务余额为2951万元,年末债务余额为3445万元。
拓展监管功能。一是加强村级财务监管。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服务器和网络设施,全面实施村级会计电算化,将村级原始凭证图片扫描上传,实现对村级财务实时信息化的监管。二是强化预警机制。建立“三资”信息化监管分工负责制,要求各责任人定期登陆平台,查看“三资”情况,做好“三资”平台预警信息处置台账记录,截止2017年11月,我镇累计处理预警信息2207条,其中重大债权债务预警212条,现金余额超额预警5条,通过对预警处置实行痕迹管理,严格控制备用金,减少坐收坐支现象。
农经站严格按照湟委发[2015]11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共有资金投资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农经站专人负责做好工程台账,严格对照财务制度开展拨款,规范财务行为。
二、认真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自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动员大会以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不仅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更是农经站近两年来的核心工作。到目前为止全镇16个行政村,15760户,603个村民小组,其中办理失地保障63个村民小组,需确权540个村民小组,共计14244户,47127.07亩耕地,完成合同签字13807户,签字率97%,确权签字面积45713亩,占97%。现经营权证书的打印、核对工作已基本完成,完成经营权证书打印11779本。目前,全镇还有村前村没有开始权证打印工作,后续核对工作也无法进行,其他各村也存在部分小问题都在积极妥善解决,确保不影响全局工作。
我镇颁证工作在10月中旬正式开始,各村也都根据本村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分片发放,农经站每10天统计颁证进度,颁证工作进展顺利。其中也有个别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新孟河拓宽工程以及高标准良田项目,颁证工作有所延后,现党委政府和农经站与村委进行沟通,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该颁的证必须颁发到位。
我们农经站力争在区农工办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我镇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权证到户率,全面完成数据库成果汇交、档案整理归档和信息平台联通,最终迎接上级验收。
三、全面推进“三资三化”提升行动,实现村务e阳光。
根据省“三资”专项治理和市、区“三资三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精神, 我镇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e阳光行动”,于2017年5月,选择葛庄村首个试点单位,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村务公开信息,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农民群众欢迎。为更好落实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我镇全面开展以镇级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e阳光行动”工作。
“e阳光”平台依托镇级微信公众号,建立镇级和村级平台一体化的“阳光村务”微网站, 村级党务、村务、财务 “三务”全公开和农户信息一对一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利用该平台,及时主动向农户推送信息;农户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以手机号登录就可随时随地了解本户信息以及本村的“三务”公开、工作动态、惠农政策、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等内容。
自8月以来,各村积极配合“e阳光”的推进工作,在9月底,基本完成各村的信息、资料收集工作,提交到软件公司;在10月底,由软件公司对各村的信息进行导入,平台基本搭建完成,并进行试运行;在11月上旬,各村派工作人员入村入户进行宣传推送,进一步核对信息;在11月底,将反馈的信息和问题进行完善和整改,完成平台的整体搭建,并做好后期维护工作和信息报送工作。在2017年12月前,确保我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e阳光行动”工作全部到位。
四、认真做好农村财权交易工作。
我镇产权交易平台在2014年就已搭建完成,今年严格按照区出台的《关于建立武进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农村产权交易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产权交易范围内的内容,按照“应进必进”的交易准则,秉着 “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则,将村组集体经营性资产纳入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操作。截止2017年11月,镇农村产权交易站累计发布信息13条,成交项目 11宗,成交标段13笔,成交金额1869万元,合同金额4307万元。
五、进一步完善低收入人口建档立卡工作。
据2017年第一次数据大清洗,全镇共有低收入人口388户,533人,我镇今年积极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其中与区级机关结对200户,与镇干部、事业单位负责人、村干部结对188户。10月17日,各单位以扶贫日走访活动契机,对被帮扶人进行入户走访,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分析困难所在,对他们的脱贫转化进行分析评估。走访活动开展当天,很多帮扶人为结对对象送去了温暖,油、米、面......让他们感觉到镇政府的关心无处不在,对自己脱贫也更有信心。部分村还将低保户集中起来开展座谈会,详细解释政策,了解他们的普遍想法,为以后制定一系列统一政策奠定群众基础。
同时,我们农经站建立健全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信息系统常态化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对因病因灾因学等各类原因致贫返贫的,以及符合脱贫条件退出的,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公示、审核、公告,实行一年一次、有进有出的调整。科学分析致贫原因,实施精准有效帮扶,通过医疗救助、发展生产扶持、就业创业脱贫、低保政策兜底、教育救助等途径使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
六、认真做好农村社会维稳工作。
今年,由于土地确权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权证的颁发,到农经站反映问题和到镇政府以及上级部门上访的农户不断增加,由于这些土地纠纷往往涉及历史问题、多人利益,社会影响较大,村民反映强烈,一旦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矛盾激化,引发当事人上访告状,影响社会稳定。农经站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成立专门的确权矛盾调解组,认真做好土地矛盾调解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联合各个行政村,做好矛盾排查工作,并采取有效方式及时调处、有效化解,确保一般纠纷不出组、共性问题不出村、突出矛盾不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