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湟里镇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014134077/2017-00010
主题分类: 机关事务 体裁分类: 通知 组配分类: 业务工作
文件编号: 湟政发〔2017〕23号 发布机构: 湟里镇  
产生日期: 2017-05-26 发布日期: 2017-05-2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为认真贯彻落实《武进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进一步增强我镇产业发展后劲,厚植发展优势,按照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彰显特色的要求,结合我镇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相关阅读:

关于印发湟里镇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
湟政发〔2017〕23号
 

湟里镇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7-2019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武进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进一步增强我镇产业发展后劲,厚植发展优势,按照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彰显特色的要求,结合我镇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创新强镇、实干富民”发展主题,坚持创新驱动与开放带动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转型与升级相结合、优化存量与培育增量相结合,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武进经发区战略扩区、市级中心镇建设为依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促进特色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经济强”的坚实保障。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全面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全镇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水平。到2019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工业企业亩均产出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5%。

三、主要工作

(一)重大项目招引工程

1、具体任务

三年累计新增总投资1亿美元或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总投资0.5-1亿美元或5-10亿元项目3个,总投资0.3-0.5亿美元或3-5亿元项目5个,总投资0.1-0.3亿美元或1-3亿元项目10个。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投资总额比重达到60%。

2、重点措施

——创新招商方式。围绕与我镇现有企业、产业关联度高的名人、名企、名品等“三名”,特别是世界500强、央企国企、民营企业500强和上市公司,开展全面排查,了解投资意向,寻找合作机会。大力开展“以民引外”,鼓励我镇民营企业与国内外领军企业开展合作联姻,以股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技术,推动合作项目。加强央企对接,吸引央企利用合资、合作、独资、收购、重组等形式到湟里投资兴业。加大金融机构招引力度,引进银行、风创投、担保、融资租赁等多种业态机构。(外经贸科牵头)

——实施精准招商。分析研究产业链发展态势,加强与海内外投资促进机构、经贸合作服务机构、国内外商会协会、在外成功人士,以及我镇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可靠的信息来源渠道,建立动态重大项目信息库,项目信息常年不低于50条。建立项目信息跟踪督查交办机制,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以精细化管理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各个项目信息取得实质性进展,重大项目信息库年转化率不低于10%。(经发科牵头)

——浓厚招商氛围。配优配强我镇专职招商人员,选拔一批懂经济、会谈判、擅攻关、肯吃苦的人才。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专题培训活动,采取驻外招商、资深招商人员“传帮带”等形式,在招商一线磨炼实战本领。鼓励我镇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招商,形成全社会招商的良好氛围。对重大项目招引作出突出贡献的招商人员,加大奖励力度;特别优秀的在编招商人员,按程序提拔重用。建立招商人员差位淘汰机制,促进优胜劣汰。(外经贸科牵头)

(二)民营企业升级工程

1、具体任务

到2019年,聚焦一批效益较好、技术先进、行业领先的湟里企业群体,打造湟里20强。其中,龙头企业3家,高成长性企业10家,行业“隐形冠军”企业4家,其他特色企业3家。

2、重点措施

——打造行业旗舰企业。支持引导龙头企业扎根实业、坚守主业。鼓励新兴产业重点企业把握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做强做大主业,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优势突出、引领全镇经济发展大局的现代企业集团。引导传统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延伸产业链、研发新产品、进军新领域等措施,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发展集团总部经济。(经发科牵头)

——培育行业“隐形冠军”。围绕基础制造、前沿产业、终端产品细分等领域和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外前列的“冠军企业”, 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引领产业突破的新型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经发科牵头)

——提高智能制造水平。立足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加快 “数字工厂”、“智能车间”建设,每年实施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工程,提升企业重大装备研发、关键零部件制造、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每年新增省重大装备首台(套)产品1个以上,新增省智能车间1家以上。(经发科牵头)

(三)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1、具体任务

到2019年,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完成高新技术投入5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8%,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0件。

2、重点措施

——响应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生态为导向,聚焦特色新兴工业产业和花木产业,大力实施“创业湟里、创新湟里”行动,加快建设众创空间集聚区,加快构建良好的“双创”生态系统,探索“双创”新苏南模式,积极响应创建国家一流“双创”区域示范基地。(经发科牵头)

——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整合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多种要素,建设发展一批与现有产业紧密结合的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同时进行绩效评估,集中力量扶优扶强。组建创业载体联盟,加强创业人员与各方的联系对接,助力更多创业者走向成功。(科技科牵头)

——引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瞄准人才支撑主题,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依托湟里人才基金平台,突出量质并举,优化结构,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领军人才、科技型企业家”人才梯队,培养集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充分发挥“武进英才计划”、“云计划”等溢出效应,持续增加拥有先进发明专利、具备突破重大技术或成果转化能力的创新团队,达到培养引进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的效果。三年新增省“双创计划”签约项目1个,新增各类人才1000名。(科技科牵头)

(四)资本市场突破工程

1、具体任务

到2019年,全镇股份有限公司突破8家,上市挂牌企业突破达到3家。上市和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总数均保持在15家左右。

2、重点措施

——加速企业股改步伐。全面梳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营业务突出、资产质量较高、盈利水平较好、竞争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每年争取完成1-2家。协调解决股改中涉及的各类矛盾问题,帮助企业规范经营管理和内控制度,形成完整的现代企业制度。(经发科牵头)

——加快上市挂牌进程。把已和券商等中介机构签约并开展股份制改造等上市挂牌前期准备工作的企业,及时纳入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库培育。分类指导企业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和新三板挂牌,鼓励已在境外设立公司和因受政策影响难以在国内上市的企业赴境外上市。(经发科牵头)

——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引导上市挂牌企业以增发、发债、资产注入和置换等资本运营方式进行并购重组,整合优化技术、人才、品牌、渠道等生产要素,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借壳上市”或“捆绑上市”。(经发科牵头)

(五)打造特色园区工程

1、具体任务

到2019年,以东方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为依托的特色园区建设初见成效,中心镇建设跃上新台阶,特色园区对全镇经济的贡献度达到80%,产值突破400亿元。

2、重点措施

——聚焦创新之核。举全镇之力加快推进启动区建设,按照“一年启动建设、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近期建设2.5平方公里特色产业园区,以东方润安集团为依托,集聚20家左右企业研发总部、智能化示范企业,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科技创新集聚区。(经发科牵头)

——优化载体资源。一是加快打造东方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为依托,围绕东方润安220万吨特钢,延伸钢材深加工产业链条。纵向带动产业链,专注特钢深加工、电梯导轨等细分市场产品开发;横向带动产业集群,引进一批先进机械零部件制造、材料深加工等项目,把特钢资源就地转化成机械成品或半成品,构建特种型材和机电智造产业体系;二是在临近湟里集镇区域规划新兴产业发展区,重点围绕智能装备、新材料(功能性合成纤维)等环保型、高技术产业,走内涵式、高端化的发展道路;三是盘活现有企业存量厂房资源,建设10万平方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孵化器,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活力迸发、创新作用凸显的新引擎。(经发科牵头)

四、保障措施

1、精心组织实施。建立产业创新发展工作组,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科学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由经发科牵头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推进,定期汇总整理进展情况,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具体建议。各相关单位围绕目标任务,明确各自行动方案,倾斜精力和资源,每年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确保取得实效。

2、完善政策体系。全面梳理、整合现有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研究制定一揽子产业扶持政策。密切关注上级动态,完善、落实各类降低企业成本的政策措施。

3、创新服务举措。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正确处理优化服务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实施“菜单式”精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适时组织召开全镇民营经济发展表彰大会,评比区内优秀民营企业家,给予更多荣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加大投入、发展壮大的积极性。

4、加强要素保障。加强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基金参与优质项目建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积极推动多规融合,保障符合标准的项目、企业顺利运行。加强现有标准厂房的管理运作,做好土地收储平整工作,储备一批能承载重大项目入驻的优质地块。

5、严格考核督查。完善绩效管理考核制度,加强重大项目、企业上市等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对部分工作实行“一票否决”,考核结果作为镇党委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镇政府定期组织督查活动,通过查进展、督成效,加强对先进单位的表彰奖励,加大对落后单位的鞭策力度。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