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经信工作总结
回顾去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全区上下紧紧围绕 “践行五大理念,共创精彩开篇”的主题,充分发挥勇争一流的阳湖精神,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战役,确保了全区工业经济平稳发展。2016年全区共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672.4亿元,同比增长7.1%;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088.2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工业投入596.5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紧盯重点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全区174个区重点工业项目2016年完成投资218.0亿元,西门子电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投资效益不断提升,完成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13.4亿元,增幅为20.6%,折合设备投入92.4亿元;在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中,引进瑞声3D曲面玻璃及射频模组、车和家智能电动汽车等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59个,总投资337亿元,其中超30亿元项目3个,超10亿元项目8个。
推进智能制造,促进增量提效。
积极推动出台武进区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博力电气等单位的6种产品通过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或关键部件现场评审,新增认定市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25种;雷利电机等12个车间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全区拥有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累计达22个。
加快腾笼换鸟,提升产业结构。
全力打造“隐形冠军”,广宇花辊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科技小巨人,回天新材料的太阳能电池背膜等3家企业的3个产品被认定为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武进高新区新光源产业集群被认定为江苏省18家特色产业集群之一,武进高新区被认定为电子信息(新型电子元器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炼钢100万吨、水泥30万吨的过剩产能化解任务全部通过验收;加快推进20个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圆满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4.0%的目标。
做好企业服务,优化投资环境。
加强工业运行监测,积极开展企业大走访、“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提振信心;培育服务型制造企业和项目,润源控股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雷利电机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培育企业;积极帮助小微企业融资,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新增担保额36.5亿元,为企业提供周转资金6480万元,113家企业入选市“苏微贷”名单库,总计降低全区小微企业融资成本500万元;通过派出去、请进来、送下去等方式,着力推进企业信用管理和开展经营管理者培训。
强化科技创新,激发增长动力。
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增赛拉弗光伏等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格林电力机械研制的“核电站用大型液压阻尼器”等11个产品被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龙城精锻“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精锻件研发项目”等40个项目入选2016年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五洋纺机获工信部品牌培育示范企业认定,灵通展览获评为江苏省自主品牌五十强和江苏省质量标杆企业。
围绕两化融合,打造信息高地。
编制出台武进区“互联网+工业”三年行动纲要,雷利电机被评为省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企业,武进纺织工业园被认定为2016年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加快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武进规划展览馆等五大区域的公共免费WiFi建设,已为超100万人次提供服务;积极推广“互联网+政务”,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将政务网站的信息安全监测常态化。
扎实作风建设,紧扣履职担当。
以加强机关高效履职、依法行政、创新创优服务为目标,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强化“两个责任”项目化管理,坚决落实机关效能建设。通过开展“两项法规”专题宣讲、“七月廉香”廉政教育、“敬业与创新”为主题的道德讲堂等活动,全力提升机关综合素质;紧扣经信工作职能,深化服务企业,优化企业办事程序,加强企业融资支持等抓手,全力提升机关服务效能。经信局的工作得到了政府的肯定、企业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可,在2016年度区级机关绩效管理和综合考核中荣获“优胜单位”。
2017年重点工作
2017年是“十三五”奋战的关键年,也是我区各项三年行动着手的推进年。我们将坚定信心,提振士气,紧紧围绕“工业强区”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企业培育、工业投入、创新驱动、结构调整等四方面重点工作,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预计2017年规上工业完成产值5023亿元左右,比上年度增长7.5%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1164亿元左右,增长7.0%左右;完成工业投入656亿元,增长10%左右。
聚焦企业培育,建工业强区。
全面启动武进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优化存量和培育增量相结合,促进特色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特色园区百花齐放。一是打造旗舰企业。支持引导龙头企业扎根实业、坚守主业,发展集团总部经济;鼓励新兴产业重点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优势突出、引领经济发展大局的现代企业集团;引导传统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增长点。预计2017年新增50亿元企业1家,10亿元企业3家,亿元企业10家。二是培育“隐形冠军”。围绕重点细分行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外前列的“冠军企业”,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小巨人企业”。三是提升特色园区。围绕“一镇一园区、一园一特色”的要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企业集聚、功能配套完善、创新活力强劲、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镇级工业园区。
聚焦工业投入,保发展后劲。
一是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紧盯2017年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积极与各开发区、镇对接,服务重点项目,加快项目前期。确保141个列入区重点工业项目,2017年的计划投资182.6亿元落实到位,97个新建项目开工率100%,争取早竣工早投产早出效益。二是积极拓展招引项目。继续发挥区镇合作优势,抓好重点项目跟踪和央企对接工作,积极发掘项目信息源,推进先进制造业项目招引,争取精准引入一批有一定科技含量、符合政策方向的制造业企业。三是不断提升项目质量。确保全区工业投入总量平稳的前提下,争取到2017年末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折合设备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超过15%。
聚焦创新驱动,激增长动力。
以“双创”发展生态为导向,依托产学研联盟优势,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蓬勃发展,逐步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加快推进企业“机器换人”。2017年争取新增江苏省智能车间5个,组织全区22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交流对接,鼓励各类企业以同行业示范智能车间为标杆,推进智能化建设。二是加快两化深度融合。紧扣武进区十三五信息发展规划,重点在机械、纺织、地板等行业打造 1-2家标杆企业,成为可复制应用典型。继续推进相关企业企企通试点建设、两化融合信息安全试点和为民办实事公共免费WiFi建设等工作。三是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主线,推进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2017年争取培育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培育省级技术中心10家,培育市级技术中心12家。四是切实引导企业开发使用新技术新产品,争取在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上有突破,积极为企业争取相关扶持资金。
聚焦结构调整,强政策引领。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落实省“两减六治三提升”政策要求。一是做好加法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借助军民融合、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等发展机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二是做好减法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用好“苏微贷”和互助担保基金,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风险。三是做好乘法配置优质资源,继续完善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探索评价结果的应用,以优质资源促进优势企业提质增效。四是做好除法化解落后产能,鼓励以节能技术升级、能耗结构优化等方式,促进绿色发展,实现环境友好。重点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印发的《“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文件要求,开展印染、电镀行业专项整治,大力淘汰化工行业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