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2016年,全区上下积极应对“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多措并举扩大消费需求,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市场持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领先。但从趋势来看,受电商销售和一些产品饱和度的上升,新的消费热点难以形成等影响,消费需求后劲不足,增长乏力的迹象开始显现。
一、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201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51亿元,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实现零售额295.48亿元,增长9.4%。从全年走势来看,前低后高明显,一季度增幅为10.5%,上半年为8.2%,三季度累计增长9.2%,全年增长10.6%
(一)从经营地看,农村高于城镇。2016年,全区城镇实现零售额477.51亿元,同比增长10.4%,农村单位实现零售额53亿元,增长11.5%,高于城镇1.1个百分点,农村市场仍较为活跃。
(二)从行业看,限上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速回暖。2016年全区零售业单位实现零售额4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79.1%,增长贡献率为82.8%,直接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7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撑了全区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增长。住餐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积极探索大众消费路线,行业回归理性发展区间,增速呈现回升态势。2016年全区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4.42亿元,同比增长12.2%,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住餐企业实现零售额12.58亿元,同比增长6.2%,比上年提高个2.7个百分点。
(三)从经营业态看,线下商贸企业发展艰难。今年以来,传统商贸零售企业受电商冲击以及城市建设等多重因素影响,发展速度明显放慢。从零售业态来看,全区限额以上实体商场和超市实现零售额14.94亿元,下降20.6%。其中明都、大润发、乐购、苏果四大超市实现零售额8.46亿元,下降13 %;八佰伴、富克斯两大商场实现零售额4.87亿元,下降4.3%。随着网络购物的盛行,实体店铺受到的冲击明显加大,2016年全区列统的11家商场、超市仅富克斯勉强维持增长。
(四)从商品类别看,销售呈现涨跌互现。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分类销售情况来看,全区22个商品零售大类统计中,13个大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长,分化现象日益明显。
1、基本生活类小幅下降。全区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9.31亿元,下降0.4%;烟酒类商品零售1.28亿元,下降2.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18.6亿元,增长7.9%,增幅较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
2、居住类、文体健康类增势强劲。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改善居住环境,2016年全区实现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9.31亿元,增长13.8%;家具类零售额0.63亿元,增长9.6%;同时,居民对自身健康保健的投入也更加大方,中西药品类零售7.9亿元,增长37.3%。文化娱乐及体育健身类消费也在逐步扩大,书报杂志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6.6%、63.8%、7.6%和36.6%。
3、汽车类消费增长缓中趋稳。受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汽车更新换代及各大4S店促销优惠力度加大的影响,我区汽车类销售在高保有量基础上实现了稳定增长。全年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200.11亿元,增长11%,对全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3%,占全市汽车类零售额比重达49.2%。
4、石油制品类销售止跌回升。受今年国际油价触底反弹的推动,成品油价格年内多次上调。自2016年4月以来,我区石油制品类销售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后,逐渐止跌回暖,全年全区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7.67亿元,增长4.9%,比去年提高6个百分点。
5、金银珠宝、化妆品类降幅收窄。随着国际金价的探底回升,国内市场黄金首饰、化妆品等消费有所回暖,降幅收窄明显,全区金银珠宝、化妆品类零售分别下降13.8%和7.9%,但与上年相比,降幅分别收窄11.6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
(五)从规模看,亿元市场集聚效应明显。2016年,全区18家亿元以上市场(含汽车城)实现成交额794.12亿元,增长6.7%。有3家市场成交额突破百亿,分别是湖塘纺织城实现成交额248.7亿元,增长4.4%;武进汽车城实现成交额194.11亿元,增长9.8%;夏溪花木市场实现成交额179.28亿元,增长9.1%。湖塘纺织城业务较为传统,受房地产市场回暖影响,增速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花木市场受益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及生态绿化投入力度的影响,持续了保持高速增长。
二、影响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新型消费业态直接冲击传统实体店销售。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移动支付习惯逐渐培养成熟,网络购物在拉动、刺激消费的同时大大冲击了实体店铺。商场、超市成为了业绩下滑的重灾区,较上年相比,销售额降幅更为明显。我区全年通过网上交易的限上零售额只有1.9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总额的0.6%;到目前为止,我区还没有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二)热点领域消费渐趋于理性,市场缺乏新的消费增长点。从居民消费结构来看,城镇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已趋于饱和,进入更新换代消费阶段;家电、汽车在前期政策助推下,已得到较快增长,现阶段消费升级的需求逐渐完成,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缓。汽车零售一直是武进零售的支柱,占武进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68%左右,但随着我区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健全,汽车零售业快速增长时代终将结束,随着增速逐步回落至平稳状态,必将对我区整个社零增长的速度带来较大影响。
(三)居民即期消费信心仍显不足。近年来,我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储蓄余额也在逐年上升,但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热情仍显不足。从短期来看,物价上涨的累积效应,加大了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家庭保障性支出方面的压力,导致消费意愿降低,即期消费下降。从长期来看,由于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尤在,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出于对通胀和对未来支出压力增大的预期,不少家庭和居民以增加储蓄的方式来应对,从而限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需求。
(四)住宿餐饮业转型之路依旧艰难。随着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多项禁令深入推行,餐饮业物价、租金、劳动力成本的日益高涨,住宿和餐饮业利润下滑形势依旧严峻。虽然高档饭店正努力转型,改变经营模式,但各种因素制约,行业利润下降在所难免,新一轮的洗牌仍在持续。而与之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大众化、特色化消费迅速兴起,一些特色饭店一座难求,上升势头不减。
三、对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增加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加强“供给侧”改革,增强市场有效供给,改善环境让居民放心消费。
(一)着力提高居民收入,不断提升消费能力。收入增加是扩大消费的基础,是将消费欲望变为消费现实的前提。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分配政策上对中低收入者给予倾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救助体系,降低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成本,间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消除居民后顾之忧,增强消费信心。
(二)完善城乡流通体系,挖掘居民消费潜力。加大城乡流通市场的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连锁企业将经营触角向农村深入延伸,不断改造提升农村集贸市场,提高市场商品的统一配送率,促进城乡消费品市场共同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村消费市场,在金融、税收等政策方面予以倾斜,让农村居民能够用上质高价实的产品,实现高档耐用消费品的升级换代,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三)优化消费结构,扩大消费热点。在满足居民吃穿等消费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大力培育绿色、健康、休闲、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性消费领域,扩大相关产品的消费比重,在消费产品个性化、多样化上下功夫,多层次、多渠道激发新的消费热点。
(四)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质量。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简化室外促销场所的审批程序,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借力供给侧改革,加快质量强市建设,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和购买门槛。
撰稿人:薛 明
核稿人:石兰生
签发人:石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