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今年以来,我区强力推进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服务业供给侧、需求侧改革,上半年全区服务业增速稳中有升,呈现出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整体概况
1-6月,我区29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5.33亿元,同比增长3.9%,增幅较上月基本持平,实现应交增值税1.43亿元,同比增长71.8%,实现营业利润13.56亿元,同比增长55.5%,增幅较一季度提高了46.5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吸纳就业人员44547人,同比增长0.6%。
二、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1-6月,除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这3个行业外,其余行业门类营业收入都实现正增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行业实现较快增长,对规上服务业拉动作用明显。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稳中有升。
(一)传统服务业发展平稳。1-6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1.95亿元,增长17.6%,比一季度下降了6.5个百分点,对规上服务业贡献率为45.5%,拉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个百分点。在行业小类中,快递服务在全民网购的带动下,近两年来一直以高于20%的增幅发展,涨势较为抢眼,1-6月实现营业收入2.72亿元,增长21.4%,增幅高出交通运输业3.8个百分点。
(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加速。今年以来,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1-6月,全区98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11亿元,增长36.8%,比上个月加快5.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22.5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收入之所以增长较快,主要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拉动,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1.5%、41.0%、22.8%,分别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7.7、1.3、1.0个百分点。
(三)主导行业下滑明显。1-6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仍持续负增长。本行业是全行业中企业数和营业收入占比最大的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8.05亿元,同比下降16.2%,占全部规上服务业的比重为45.6%,增速低于规上服务业20.1个百分点。行业出现下滑趋势的原因,还是受去年5月全面实行“营改增”的影响,园林设计行业的大部分企业都选择在政策施行之前集中开票,造成去年4-6月营业收入增幅较高。
(四)新兴企业强势拉升。1-6月,捷成华视网聚(常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依靠过半的市场占有率优势,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参股的江苏西太湖影视基地的投入使用,也拓展了企业的业务范围和项目投入。苏文电能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常州地区最大的电力工程设计及后续维护公司,1-6月营业收入也已破两亿,同比增长20.3%。常州易得利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常州天地汇亚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摆脱传统运输业模式,进行互联网物流,在货主、物流公司、个体货运部和社会车辆搭建了桥梁,实现数字化管理,也日渐形成规模。1-6月累计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48.2%。
三、规上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新增单位支撑不足。2016年底规上服务业新增24家达标企业,1-6月实现营业收入6.45亿元,增幅165.9%,占规上服务业比重为6.1%;从新增单位的板块来看,主要集中在高新区、西太湖、礼嘉镇,有7个乡镇街道没有单位新增,单位新增的挖掘力度尚需提升。
(二)新兴行业体小量少。从行业分布来看,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还是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新兴行业企业数据占比不超过五成。在库的293家企业中,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和“互联网+”为主要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企业数量不超过20%。
(三)各个板块发展不均衡。全区29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从单位数来看,39.2%分布在湖塘镇和高新区,以苗木工程为主的嘉泽镇和湟里镇紧跟其后,西太湖、牛塘镇这两年加大对新增单位的挖掘力度,规上单位数已位列全区第五和第六位。戚墅堰街道、洛阳镇、遥观镇、横林镇、横山桥镇这5个乡镇街道2016年开始单位数未增加,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没有新鲜的活力注入。从经济总量来看,1-6月湟里镇营业收入20.50亿元,占全区规上服务业的19.5%,占比最大,体量最小的礼嘉镇,1-6月实现营业收入0.21亿元。
四、加快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三点建议
(一)加强教育和研发投入,增加对新兴产业的要素供给。从规上服务业企业主营来看,众创空间、孵化器、物流供应链管理服务、
居家养老健康服务等新商业模式的企业数量还较少,本月核实的三新企业也仅为54家,仅占规上服务业企业总量的18.4%。政府应增加对技术人员成本投入和加强政策、资金、税收优惠导向,重点扶持和发展信息、物流和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了解企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企业的发展瓶颈和制约因素,形成产业集中园和集聚区。
(二)助力企业降成本,促进行业盈利能力提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帮助企业打通产业链,加强各要素的有机结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于盈利能力较差的行业,要筛选出行业内对盈利能力影响较大的企业,加强对企业的调研指导,切实摸清企业盈利较差原因,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重点分析“营改增”全面实施后企业税负变化情况,加强对行业盈利能力较差企业在用工、融资、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三)加强横向和纵向的信息对流,充分挖掘新增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现代服务业要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企业也应运而生。由于服务业企业对办公场地、设备要求不高,一时很难被发觉,应充分运用各种资源来挖掘企业,与工商、国税等部门加强数据共享,做到应统尽统,加大对规上服务业的数据支撑。
撰稿人:沈敏霞
核稿人:沈 勇
签发人:石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