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2016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近几年来发展持续领先的服务业依然保持了较为稳健的态势,占比上升,对整体经济的拉动力高于其他产业。但受快速变化的新经济和居民生活质量要求的影响,服务业的微转型已不能满足各类消费群体对新生事物的新需求,服务业经济发展开始显露出明显的行业短板,补短已经成为推动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总量继续加大。2016年,全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854.54亿元,现价增长10.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个百分点,高出工业经济1.6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2%。
(二)投资规模平稳扩张。2016年,全区完成服务业投资432.38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2.0%。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服务业投资比重下降,2016年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0.18亿元,下降24.5%,占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为27.8%,下降了10.2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税收下降明显。2016年,我区共完成服务业税收77.72亿元,同比下降9.8%,增速比上年下降了18.9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国地税税收总额的比重为36.0%,比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房地产业,受营改增影响,2016年房地产全部税收27.72亿元,下降23.1%,下拉全区服务业税收9.7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特点
(一)交通运输业转型明显。2016年,我区交通运输行业出现结构优化调整的阶段性特征:一是出行方式变化明显,公路客运持续回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铁、民航、私家车出行需求不断增长,公路客运需求日渐萎缩。2016年全区完成公路客运量1802.2万人,同比下降7.1%,比上年下降9.2个百分点;公路旅客周转量18787万人公里,同比下降23.0%,比上年下降24.4个百分点;二是快递业的发展强劲。2016年,全区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9.6%,高出去年5.3个百分点。规上快递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6%,对全区规上交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3.4%。2016年,全区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42.34亿元,同比增长1.6%。
(二)消费品市场发展良好。201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73亿元,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5.48亿元,同比增长9.4%。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720.78亿元,增长17.4%,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9.03亿元,增长11.9%。亿元市场实现成交额794.12亿元,增长6.7%。全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77.60亿元,增长5.9%。
(三)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支持加大。2016年,全区金融业完成增加值86.10亿元,同比增长11.9%。存款增幅平稳,贷款增长提速。2016年末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453.34亿元和1839.03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3.5%和19.5%,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2.8和10.6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增长迅猛,全区中长期贷款余额为904.08亿元,比年初增长40.9%。
保险业发展领先。2016年,全区实现保费总收入21.24亿元,增长20.1%,保险业务支出12.73亿元,增长11.2%。保险业完成增加值6.95亿元,增长17.1%。
(四)房地产市场去库存明显。2016年,房地产企业库存压力得到缓解,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72.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36.94万平方米,占全区商品房销售的87.1%,同比上升20.5%。商品房待售面积111.55万平方米,下降27.7%。本年新开工面积133.30万平方米,与去年基本持平,商品房竣工面积265.88万平方米,增长23.1%。
(五)旅游出现新增长点。2016年,我区旅游景点以点带面初具雏形,嬉乐湾、薰衣草园和龙凤谷滑雪场的试点开放,使太湖湾片区真正形成了“深度玩、住下来”的促动消费游。但在新增长点尚未形成气候之前,我区旅游市场依旧平稳增长。2016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700.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7.56亿元,分别增长9.3%和12.0%。接待入境游客17.29万人次,旅游创汇1.38亿美元,均增长8.7%。全区旅游增加值99.63亿元,增长12.0%。
近年来,我区服务业发展稳健,有力拉动了全区经济增长,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纵观我区服务业内部结构和发展远景,短板也较为明显。传统服务业占比仍然较高,新兴服务业竞争力不强,上规模的服务业企业偏少,尤其是互联网+对行业的渗入不够,板块产业集聚效应也尚未形成。进一步促进我区服务业经济的发展,除一如既往地重视产业政策扶持、重点项目推进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可结合区域经济实际发展现状和新经济时代需求结构,补齐我区服务业经济发展短板:
一是深度整合各类资源,推进园区集群化错位发展。企业集群化、服务园区化,这是所有产业经济门类的发展趋势,更是地区经济产生集群效应、规模效应和放大效应的有效途径。合理规划各类园区,促进相互间的合理分工,形成极具竞争力的错位发展,使园区资源和平台得到充分利用,运营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
二是深度开发农村市场,推进服务业供给侧改革。2016年,我区城镇化率为67%,农村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可成为我区服务业经济全面提升的又一支撑点。围绕农业生产,可加快发展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的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新农村建设,可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为主的新农村服务业;围绕农民生活,可丰富引入商品卖场体验、住餐类型选择为主的现代城市化农村生活服务元素,另外,加强家政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在优化结构、吸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都将显现突出作用。随着乡镇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和高品质的转变,也将逐步推进我区城镇化进程,进一步优化我区服务业结构。
三是深度开启“触网”模式,推进服务业传统行业升级。借助互联网渠道实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打造更符合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服务方式,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服务业各行业的使用,将引领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从而达到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的目的。事实证明,在互联网+的介入下,我区部分行业已出现明显变化: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由于常州易得利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货运平台的出现,全区个体运输户实现了初步的整合管理;批零业由于隶属大润发的飞牛网的出现,传统门店零售业实现了与交通快递业的挂钩营销;文化娱乐业由于捷成华视网聚(常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出现,填补了我区长期以来互联网影视发展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