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2017专题> 武进区“三大一实干”专题> 大走访> 内容
3月28日至30日,区水利局的“三大一实干”大走访活动持续火热开展,各小组纷纷来到前黄镇高梅村村民家中,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
局领导刘建荣、倪璟叶来到高梅村下渚头王杏秀老人家。老人今年77岁了,家中虽然只有六口人,却已是四代同堂,一家人住在敞亮的小楼房里,生活十分幸福。王杏秀老人是上世纪最早的一批中专生,现已退休在家,每月有两千元的养老收入,儿子在寨桥风机厂上班,每年收入超过六万元。王杏秀老人家还是第一个有摩托车的,“现在村里家家有汽车,人均寿命也增长了,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老人笑着说。
老人思维视野都很开阔,也很健谈,但两位局领导却很想听听她提的意见,这才是此行的目的,“婆婆,说说您的意见和建议吧,社保、医疗、教育、民生、环境整治,都可以说,我们都想听。”于是老人从环保投入要继续加大开始谈起,谈到要更加注重老年人关爱,就业方向要进一步扩展,促进生产力持续解放,医保比例现在虽然高了,但医改环节还要减少,降低普通老百姓的负担,环境整治后,大家要自觉爱护,个人企业要主动为国家分忧,等等。老人认识的广泛深刻,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自愧不如,于是一一记录在册,表示回去后将分别反馈给相关部门,认真加以改进。
巢俊杰、周莉洁、黄永航走进高梅村秦庄小组,十余户村民集中反映了一个问题:秦庄村前的一条东西向小路紧靠小沟浜,3米多宽,原为村组间的通行道路,由于邻近寨桥中心幼儿园、寨桥中心小学、寨桥初中,相比较外围大路距离几所学校较近,周边居民接送学生时都会选择这条支路作为主要通行道路。结果每到上学放学期间,村上都会拥堵不堪,事故频发,甚至发生人员由于拥挤不慎掉入河道的事件。村民强烈建议拓宽该条支路,同时将向阳桥北侧的一条田间土路进行铺装,以便接送学生车流可以向北分流至主要道路,以减少村前支路的压力。同时,村民还反映,由于寨桥市集设在该村西侧的振兴路,每到集市期间,尤其是东南风向时,大量垃圾都会吹到村民场地上和小河浜内,希望乡镇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对垃圾进行收集。
在钱伟、殷仲明、于萍一组的走访记录中,老百姓反映比较突出的也是环境问题。走访组现场看到,每有风吹过,空气中便飘荡着沙尘,让人忍不住掩面。村前不远处就是风机厂,边上有一个黑沙堆场,是造成村里环境不好的主要根源之一。而村中一条连着太鬲运河的小河,贯村而过,之前可以淘米洗菜洗衣服,负担着村民大部分的生活用水,现在却已萎缩成了一条小水沟,还被水草枯枝等垃圾遮盖。作为水利人的走访组感到十分痛心,表示将尽快与镇村及相关部门协调,促成问题的早日解决。
高雪峰一行来到贫困户赵金方家,老赵对来访感到意外又感激,他患有尿毒症,已丧失劳动力,妻子和自己在家务农,每月依靠国家低保保障,生活比较困难,赵金方妻子表示,现在他们家里没有人有社保,希望可以帮助其办理社保。高雪峰等认真记载了她反馈的问题,承若协助他们咨询有关单位,并发放了联系卡给他们,以便联系。
在陈琦、夏力、朱雍政三人的走访中,印象最深的是史健直家,史健直从小因病致残,三级残障,因为智力问题,一直一个人生活,没有娶妻,父母过世后就靠着低保和哥哥史小键一家接济过日子。现在哥哥虽然帮他盖起了房子,史健直也能享受村上的低保,但因村上的贫困户比较多,平摊下来的低保金额太少,史健直每个月还是要靠着哥哥的救济过日子。说起困难和需求,哥哥史小键希望低保金能够提高,最好是能够满足弟弟的基本生活,同时希望政府能够给残障人士更多的关怀。
祁赛君等人收集到的一个问题却比较特别,但也让人深思。上个世纪1994年,武进县发生一起凶杀案,案犯在逃过程中,被高梅村村民陆金玉抓获,武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给予他嘉奖一次,以资鼓励。之后的生活慢慢恢复了平静,性格内向的陆金玉开始在湖塘镇农贸市场做起了蔬菜生意,对自己的英勇事迹只字不提。时光荏苒,常年早出晚归的辛勤劳作拖垮了陆金玉的身体,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他已不再适合高强度的劳作,只能回到老家,靠低保艰难度日。陆金玉希望能够享受“见义勇为”待遇,以此来改善下自己的生活。
唐仁良、龚尧来到高梅村黄石桥的陈效方家,门上高高的挂着一块“高梅护理康复院”的牌子,目前这里共收了7位老人,是陈效方夫妇凭着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目前的农村养老形式。对陈效方来说,目前最希望的就是能有地方扩建新的护理院,满足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而扩建的手续严格、复杂、漫长,他希望政府村委能从护理设备、资金技术上提供更多支持。
“大走访”还在继续进行着,问题在不断发现。通过大走访,区水利局与群众的距离又进了一步,心更加联在了一起。当前,全区的水利民生工程、水环境整治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在这种情境下开展的大走访实践,意义是多向的,将引导水利发展更加注重和突显民生利益,更加有力地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武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