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2017专题> 武进区“三大一实干”专题> 最新动态> 内容
11月14日,雪堰镇王允村,种田大户杨文忠正在承包的农田里播撒紫云英种子。明年春天,这片土地将变成紫云英花海。
“紫云英固氮能力强,株体腐解时对土壤氮素的激发量很大,能让板结的土地变松,保持农田的生态系统稳定。”杨文忠介绍,他种了100余亩地,此次约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将进行轮作休耕。
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健康才能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率先开展了省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
我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的区域范围主要以太湖一级保护区为主,涉及前黄镇和雪堰镇。前黄试点面积为1409亩,雪堰覆盖23个行政村,涉及6620户,试点面积13591亩,轮作休耕的农户将得到每亩200元的补贴,休耕时间至2018年6月。
对耕地具体的实施方案主要分3种,分别是轮作换茬、休耕晒垡和休耕培肥。轮作换茬是在休耕区域倡导粮绿轮作,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其中绿肥品种以培肥地力为主的传统绿肥紫云英,每亩用种量不少于10斤。休耕晒垡鼓励在冬季进行休耕,根据实际情况在休耕区域实施冬耕晒垡,重点解决耕作层浅、土壤紧实、作物根系下扎困难、土壤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等问题。休耕培肥倡导在休耕区域增施适量商品有机肥并进行耕翻,要求亩均施用商品有机肥数量不少于100公斤。
通过试点,形成符合我区可持续、可复制的耕地轮作换茬与休耕培肥模式和机制,不断提高耕地持续生产能力。力争实施2—3年后,试点区域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1%,耕地质量明显提升,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