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2017专题> 武进援疆专题> 图说援疆> 内容
——记江苏武进礼嘉中学援疆老师吴业庭
吴业庭,一名来自江苏武进礼嘉中学的物理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作为第八批柔性人才,在完成第一轮援疆任务后,他主动申请再次留下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遵从内心,无需犹豫。怀着改变边陲地区孩子们人生轨迹的愿望,2016年6月,吴业庭告别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义无反顾地来到尼勒克县武进高级中学任教,圆了他多年的梦想。
援疆本已光荣,又是人到中年,何需再度留下?这是别人的疑惑与不解。“天山虽美,可山外的天地更广阔。”平时风趣诙谐的吴老师此刻却深情真挚:“我曾经也是湖北山里的孩子,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想留下来鼓励孩子们走出天山……”
吴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课堂上当学生碰到难题或者学习状态有所松懈时,他总会拿自己的求学经历说事。这个时候,他操着重重的口音,挺着圆圆的肚腩,露着坏坏的微笑,无需苦口婆心,却能轻松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重拾学习信心。
学生喜欢他,一是因为他上课知识渊博,逻辑严谨;二是因为课堂看似严肃实则活泼,课堂时常欢声笑语。在学生眼里,课堂是老师,课后是朋友。学生们都亲切的喊他“老吴”。“老吴”在讲台前时常围着一群说笑嗨聊的学生,学生们就会模仿“老吴”那带点方言普通话的腔调常说的那句“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尤其是读书。”
吴老师虽是久经课堂,却难免碰到难题。他来疆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任教的高一“武进班”居然有7种少数民族学生。尽管他们从小学汉语,可碰上专业的物理知识术语,他们能听得懂吗?
每堂课下来,吴老师总要走到少数民族学生身边,问他们课堂上有没有听懂。回到办公室,他会主动请教班主任或者少数民族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怎样讲,少数民族的学生也都能听得懂。“我要确保每一个学生不掉队。”他时常讲这句话鞭策自己迎难而上。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吴老师坚持早晨早一小时上班,提前到教室转转,督促学生及时上交作业,回到办公室就仔细批改课堂作业或者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每周二三的中午,吴老师放弃午休,吃完午饭就打车赶往教室坐班。吴老师两个班级的课大多都在下午,但他克服困难,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致让学生疲劳学习。
在武进礼嘉中学,吴业庭热衷于研究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前沿理论,而且成果丰硕,可以说是一名研究型教师。“真情援疆,我要为尼勒克教育事业留下什么?”这个问题,吴老师常思考。不以“援疆专家名师”自居,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积极引领当地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吴老师用实际行动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他主动申请在高一物理备课组办公,常与老师们交流教学心得,研讨教学设计;主动邀请老师们进班听课或者主动听其他老师的课;主动参与青年教师汇报课、评优课,指导他们不断成长;主动开设专题讲座,为全县初高中物理老师进行专业引领。
教学之外,吴老师把20多年的教学积淀无私分享给了尼勒克的物理老师。现在,吴老师又主动申请研究课题,助力学校教科研工作……
心如海洋宽广,爱如骄阳辉煌,情如亲情大爱,援疆经历,让吴业庭收获多多、感慨多多。他说他热爱这片热土,热爱这襄课堂,吴业庭以他优异的教育教学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同事、感动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