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2017专题> 武进援疆专题> 工作动态> 内容
“武进印记”是什么?
在国家对口援疆战略的指引下,新一轮武进援尼工作精心谋划,精准施策,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尼勒克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征程上,留下了一串串亮丽的”武进印记“......
“武进印记”,不仅是矗立在尼勒克大地的安居富民房、学校、医院、社区阵地等民生工程,还是随着援疆大潮进入尼勒克的武进企业、技术、人才、理念,以及援疆干部人才在交流交往交融中秉持和发扬的“事事当争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新时代阳湖精神。
当援疆春潮浪头迭起,“武进印记”正不断为尼勒克改革、发展、稳定注入活力, 成为推进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强大动力。
“武进印记”1:项目
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项目是基础。
今年共计投入援疆资金7530万元,规划实施了6大类13项15个重点项目。其中:武进实验学校、富民安居工程、民生产业园等民生产业类项目投入6617万元,占2017年援疆资金总额的87.9%。
分秒必争早启动、强推进,全力以赴抓质量、保安全。不到6个月时间,武进实验学校(一期)总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的5栋大楼拔地而起、全部结构封顶;武进民生产业园12栋厂房全面建成;4300户安居富民房全部完工。其他各类项目有序推进。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展现的是“武进速度”、“武进质量”和带给尼勒克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武进印记”2:产业
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产业是关键。
依托尼勒克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旅游、电商、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重点,加力产业招商。邀请28批100余位客商赴尼考察,举办南京、常州等四地5场旅游招商推介会、特色农副产品推介会等,签约10个项目,入户4家企业,完成投资6.28亿元。
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康养旅游先行先试区”建设,发力旅游援疆。投入和争取援疆资金175万元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多批组织4000余名常州游客开展“千人原疆行”活动。蜜蜂文化旅游节盛况空前、十大美食、十佳农家乐评选成为网络热点、 “分享尼勒克”智慧服务平台开创同城服务先河......
一件件,一桩桩,无不体现武进援疆干部努力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的殷殷期盼。
武进印记”3:人才
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人才是支撑。
医疗专家接诊2800余人次,手术、麻醉500余例,先后10次义诊1200余人次,举办县乡村三级卫生技术培训23场.....通过手把手帮带,一点一滴助推尼勒克卫生事业上水平。
名师送教、专题培训、观摩教学、教学能手工作室建设、教育专家驻点把脉,等等,各类示范展示活动达30余场次,受益老师、学生6000余人次,一班一课助推尼勒克教育事业上水平。
医疗、教育、旅游、电商等40名柔性人才,带着对尼勒克的深情厚意,倾情奉献,举办各类培训36场次,解决技术难题156项,受到了各族群众一致好评。
武进印记”4:理念
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理念是先导。
党政交流、文化交流、产业交流等,两地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社会等各领域交流交往的深入推进,不断开阔改革发展稳定的新视野;
首届文旅衍生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以及三级干部、大学生创业等22个培训班的相继举办,不断激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
贫困村退出攻坚、创业就业促进、旅游扶贫助力、产业发展提升等脱贫攻坚“十大行动”的有序推进,不断提升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新动能。
从思想观念,到发展理念,两地不断碰撞激荡、迸出火花,全县上下正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科学谋划各项工作,不断开创尼勒克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新局面。
武进印记”6:真情
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真情是动力。
深化两学一做、学转促专项活动,开展寻访第一代援疆人、致敬修路英雄等,不断激发援疆热情。同心关爱、同愿互助、同奔小康活动持续推进。万人帮万户结对1050户、党政机关(乡镇街道、园区板块)友好结对114家,30多个部门近300人次来尼考察交流,捐款捐物超过258万元。
各类爱心捐助活动、扶贫结对贫困亲戚、加尔托汗村灾后重建捐助、路遇昏迷哈萨克族群众紧急施救、处理联系村村民江苏意外事故等,无不彰显武进援疆干部视尼勒克为故乡、视尼勒克人民为亲人、以尼勒克发展为己任的援疆真情。
全体援疆干部人才舍小家顾大家,忍受双亲年迈无法尽孝、弱妻幼子无法陪伴、家人病痛无法照料等困难,团结一心、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国家分忧、为新疆奉献、为家乡争光、为人生添彩”的援疆誓言。
武进援疆工作组组长、尼勒克县委副书记薛建忠指出,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也是每一名援疆干部人才的应尽职责和使命所在。全体武进援疆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尼勒克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历史任务,与受援地广大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心投入,接续奋斗,努力让“阳湖精神”撒遍喀什河畔,让“武进印记”闪耀山城大地!
图文 承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