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全局上下迎难而上,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总目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稳增长保质量,统筹推进组织收入中心工作
一是组织收入稳中有进。全年组织各项收入(不含经开区,下同)115.85亿元,同口径增长12.83%;其中税收收入72.92亿元,同口径增长17.02%,社保费37.22亿元,同口径增长10.54%,其他基金(费)5.7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33亿元,同口径增长12.64%,圆满完成市局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收入任务。二是税源摸排扎实有力。加强内外部门间沟通协作,深入开展税收调研和税源摸排工作,清理建筑业与房地产业营业税存量税源,共摸排入库税款4.19亿元。挖掘重点税源,全面升级对资本交易类事项控管,全年入库资本交易类事项税款8.02亿元。三是个人税收管理成效显著。逐步细化个人所得税税收管理要求,全年办理自然人登记4.83万人次,同比增长153.86%。个人所得税全年入库17.62亿元,同比增长32.07%,占税收收入总额的24.16%,其中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入库7.2亿元,同比增长19.03%。率先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估股权转让价格,调整面达到20.27%,补缴税款2.1亿元,自然人税收管理经验得到省局江建平局长的肯定。四是税种管理积极有为。强化土地增值税清算,全年共清算项目19个,补税和核减退税共1.37亿元。深入推进“以地控税”,从国土部门采集宗地数据1.14万条,累计补缴城镇土地使用税1.22亿元、房产税1.3亿元。加强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累计入库12.42亿元,同比增长26.07%,占税收收入总额的17.03%。按月提取国土部门土地拍卖信息,入库耕地占用税3802万元,同比增长118.38%。
(二)优服务促发展,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提供便捷高效纳税服务。积极推进“三证合一”,全年办结“一照一码”新办企业1.05万户、变更登记8730户。合理配置办税厅点及窗口人员,实行“一窗式”、“一站式”服务。开发“微信支付”、“云闪付”缴款方式,便捷支付1293笔,缴款116万元,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二是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开发完善办税能力评价系统,完成对建筑业、房地产业、中介机构及A级纳税人2015年办税能力评价,通过网报系统将《纳税人办税能力评价报告》按户向纳税人推送。联合国税完成1.88万户纳税人信用评定,策划“税银互动”活动,为区内百余户纳税信用等级为A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贷款近亿元。三是落实优惠促进民生。全年办理各类减免税5.2亿元,其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减免2790.5万元,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税收减免2.38亿元;办理各类退税2.85亿元,同比增长24.45%。全年共征收社保费37.22亿元,征缴率达到99.83%。全年共征收残保金5253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11.2%,被评为“全省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四是主动服务地方,积极开展经济调研。主动关心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发展,上门送政策了解企业困难,促进企业发展。全年在省级以上平台刊用经济调研、税收科调研30余篇,其中,《运用税收政策协助地方去产能及相关建议》和《当前制造业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分析与建议》分别被省委《动态研究与决策建议》和省政府《调查研究报告》刊用,得到地方主要领导的肯定批示。
(三)推改革谋创新,不断提升税收治理能力
一是顺利完成营改增、“金三”上线两大任务。强化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落实营改增工作各项部署,清理营改增地税发票用户4670户,顺利完成1.48万户纳税人的移交,确保营改增平稳过渡;加强与国税部门协作,做好国地税互相委托代征工作,全年为国税代开增值税发票9456份,代征增值税4035万元。全力保障“金三”上线,我局虽不是试点单位,却以试点单位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前做好预案,认真细致制定上线方案、组织模块测试,分析梳理上报各类问题99个,业务规则变动133项,提出操作注意要点114个,清理数据6.28万条,增开14个办税窗口,抽调10名其他部门人员充实到纳服一线,全员平均加班达156小时。二是全面提升征管水平。审议出台中等风险应对、房地产业欠税管理、代开增值税发票、注销税务登记、个体工商户管理等12项岗责业务规范,厘清征纳职责和权利。有序开展清欠工作,共清理欠税2926.39万元,清欠率达18.2%;联合国税首次在《武进新闻网》对242户企业发布欠税公告,清理欠税300.93万元;加强“营改增”前营业税欠税清理,入库营业税欠税611.6万元;加大房地产行业欠税管理力度,清理入库欠税1245.11万元。三是持续规范风险管理。制定《关于明确中等风险应对若干问题的意见》,统一风险应对执行口径,对案头分析、文书模板、下户要求等进行明确,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开发应用“一键式涉税风险分析系统”,提高应对案头分析效率。全年完成中等风险任务1106户,入库税款4.55亿元,高风险任务49户,入库税款3485.24万元,累计入库税款4.9亿元,税收贡献率达6.72%。突出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全年共分析重点税源611户,入库税款3.02亿元。四是深化国地税合作。实行国地税合作项目化管理,明确合作事项的工作目标、时间节点及各阶段的成果要求。办税服务点共同进驻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全区国地税联合办税的全覆盖。国地税数据交换常态化,全年共交换数据200万余条。与国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协同办理清算注销,实现“一方注销,三方共享信息”。与国税部门共同探索“一次进户、统一检查、分别处理”的联合稽查模式,共对3户企业开展联合稽查。联合国税举办绩效管理拓展培训、道德讲堂、知识竞赛、趣味运动会等,营造国地税合作文化氛围。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百佳国地税合作县级示范区,联合办税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
(四)严执法重约束,持续改善税收法治环境
一是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制度,重新明确审理的条件标准,组织稽查重大案件审理14户次,组织重大涉税事项集体审议10户次,组织中等风险应对案件审理34户次。落实执法岗责规范,提升执法工作质效,成立“以案说法”专家团队,开展案例交流解读,有效预防和化解执法风险。拓展司法手段应用途径,首次实现社保费法院强制成功执行,追回社保欠费4万余元,有效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发挥执法督察作用。实现督察事项归口管理,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组织开展专项和重点执法督察,下发执法风险疑点1.3万余条,发现违规问题447户次,涉及违规税款242.21万元,补缴税款58.21万元;对42户中高等风险应对任务进行日常督察,发现违规问题119处,补缴税款49.12万元。三是加大稽查打击力度。优化稽查力量配置,强化查前预案管理,查处大要案6件,其中1件千万元以上大要案被列为国家级督办案件,并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稽查优秀案例。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查处违法企业45户,查补税款504.38万元。
(五)强素质提效能,全力提升地税部门形象
一是组织学习培训。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组织干部前往井冈山开展党性教育,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性修养轮训。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8次,10名干部参加MPA学习,组织全员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3人纳入省局“素质提升‘115’工程”,5人被评为市局岗位能手。二是强化绩效管理。深入开展“四比一看”劳动竞赛,成绩稳步提升,从前三季度只有二季度纳服类取得第一,到四季度取得纳服和应对第一、基础和稽查第二的好成绩。认真组织岗位竞赛活动,全年共有125人次获得季度“绩效之星”,28人获年度“绩效之星”。三是发挥群团职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抓好“道德讲堂”,关心职工生活,积极开展各类兴趣小组和俱乐部活动,在市、区各类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共获得总局荣誉2项,省级荣誉28项,其中“地税妈妈”爱心志愿服务队被省妇联表彰为“江苏省十佳巾帼志愿服务队”;三分局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和“全省模范职工小家”;规划财务科被授予“江苏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四是坚持正风肃纪。压实“两个责任”,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开展明察暗访,重点检查工作纪律执行情况,对6名税务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办理“一案双查”案件7件,对3名税务干部实施执法责任追究,对3名同志进行提醒谈话。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好家训、好家规”活动,1条入围“武进清廉家规家训”,积极开展“品七月廉香”主题教育和廉政主题健步走活动等,创建区级廉政文化示范点1个。